面对商品过剩,应建立一个“蓄水池”系统。在此系统下,总体过剩的基本商品将流入库存,而不会打击市场或商业结构,并且持续如此调配,直到出现相应的消费需求。
“蓄水池”方案的政治方面最重要的是它和现在影响世界的压力和变化之间的关系。不可否认全球民主都面临挑战。这种挑战是源于经济的不稳定,而且随着繁荣的消退其危险愈盛。在一个类似上次的萧条中,美国的民主何去何从,也是一个不令人愉快的问题。
“蓄水池”方案是应用于经济学领域的工程学机制,本质上和民主及其他政治思想没有关系。在资本主义或共产主义治下,在民主、法西斯或者寡头政权政治国家中,它的运转都会有同样的效率和价值。总之,它适用于任何使用货币的经济体,并且能够产生超过即时消费需要的过剩原材料。
虽然该方案本质上并不与美国的民主系统和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契合,但它特别适合维持这一系统。资本主义的弱点是它不能有效地处理其产品。民主的弱点显现在金融危机中,因为当时的紧急情况要求无限制地集权。毋庸置疑,如果1932年到1933年的经济崩溃持续更长的时间,它将使政治独裁持久化。这种独裁的最终方向以及它对我们公民自由和经济自由的影响只能听天由命了。
如果说应该采用“蓄水池”方案是为了防止经济崩溃重演以保障民主传统,似乎十分浅薄。但要是说我们的方案可以避免深度萧条的灾难就十分充分了;因为这本身就是很大的优点,不需要诉诸政治危机来支持。但是,额外强调这一说法也并没有错,因为我们固有的习惯就是当繁荣的太阳再度升起就忘记了萧条的噩梦。如今在1937年确实是考虑经济周期挑战的最佳时期——消退的危机余威犹在,但减轻的压力使得我们有机会更加安静清楚地思考。
我们重拾的繁荣在本质上并不完美也并不清晰,使得我们更有必要进行这种思考。随着总体经济指数回升到标准以上,我们发现失业和救济仍然是主要负担。联邦预算仍未达到收支平衡。银行状况是人为造成的,充斥着崩溃的可能性。大量的异常状况仍然存在于多个商业领域的恢复指数当中。经济机器就连之前繁荣时代那种欺骗性的平稳性也没有表现出来。虽然我们还没有完全从上一个萧条的阴影中解脱出来,我们已经能看到下一次危机的影子了。
过去困窘的几年压得我们的经济和政治结构几近崩溃,催生了这些活泼新颖的救济举措,当我们回顾这几年,自然会问现在能发展什么样的政策和技术以使这种灾难不再发生。答案并不令人放心。的确,我们做出了新的信贷控制,特别是在证券领域;而因此我们可以相信,过去加重经济周期危害的信贷泛滥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就算我们能阻止银行贷款的过度扩张,我们商业机构在本质上仍留有严重周期波动的威胁。收缩和衰竭再一次全方位抵不过扩张。1937年这次扩张将升级为过度扩张,最终导致崩溃,似乎和1930年一样不可避免。对资本货物的需求会再度迫切地出现,但不会持续;较高的商品价格会再次刺激原材料生产。购买力和消费最终会达不到产量,“丰裕中的贫困”这一悖论会再次掌控我们。
我们用过去陈腐的招数难以对付未来的这些灾难。我们不能自以为是地说商业周期自然而有益,贸易状况的波动是进步的代价。下一次萧条非常可能和上一次一样严重。如果真是那样,我们要担心的就不只是生意糟糕了。美国人民不会再一次容忍因为金融资本主义系统运转的瑕疵导致的大萧条。
那些想保留资本主义优势和个人主动性的人就要面对挑战,让这个系统运转起来,如果短期内资本主义再度惨败,它很快会让位于其他体制。这个“其他体制”很可能经济上不会更好,政治上只会更糟。
无论我们对经济结构最终进化的产物怎么看,要保护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则避免经济突然转型,以渐变的形式发展至关重要。现阶段,集体主义和民主难以兼容。我们没有接受集体主义一致的坚定信念。我们也没有高效和无私的公共服务的传统,而没有了这一传统,集体主义就会变成无情的高压的官僚主义。我们需要时间发展这种社会责任感。
商品“蓄水池”计划的另一个不小的优点是它允许我们在美国民主的传统框架内处理过剩的棘手问题。它不需要纪律来调整供给和需求或者动辄没收来提高社会底层的生活水平。我们的经济系统虽然在生产端展现了惊人的效率,但近期在分配领域体现出明显的弱点,而“蓄水池”系统提供了这一经济系统极度需要的改进机制。
《储备与稳定》,详见本期“本刊荐书”,本文选自该书第十九章,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