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2011-12-29 00:00:00
财经 2011年23期


  焦点
  稳定的美元汇率是件好事
  斯坦福大学 罗纳德·麦金农
  莱比锡大学 冈瑟·施纳布尔
  “中国及其美元汇率对全球稳定的影响”
  《比较》2011年第4期
  自2002年,中国国内储蓄开始增加,而此时美国国民储蓄却在下降,中国的贸易顺差也不断攀升。美国认为,汇率低估是造成中国新出现贸易顺差的主因。但这种推断并不正确。
  当前存在一种错误思想,认为汇率可以用来调节贸易平衡。在“二战”后的一段时间内,利用汇率来调节一国的贸易平衡相对可行;但在新千年里,随着贸易和融资的更加全球化,这样的汇率观点已经过时。
  中国盯住美元汇率作为稳定器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美元汇率作为中国经济的名义锚;第二阶段,中国作为大东亚经济体的锚;第三阶段,中国作为世界财政稳定器的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中国对于世界经济作用不断攀升的阶段,世界经济在稳定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帮助下不断发展。
  中国要持续扮演世界经济稳定器的角色,需要纠正中美贸易不平衡。在不改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情况下,通过也最好通过双边共同调整来加以纠正:中国的支出增加而美国的支出减少,因为渐进的人民币升值进程并没有改善贸易顺差问题。但这种思想,似乎并没有被两国的决策者接受,对抗性的思维依旧弥漫在贸易领域。
  要调整中美间的失衡,让中国的实际汇率升值,逐步停止资本补贴是再自然不过的方法。但是这有一个前提,美国必须提高利率,否则流向中国的投机性资本只有中国的利率也下降到零时才会停止。因此,中国和美国二者都必须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
  随着对商品和服务的更多需求,新兴市场正不知不觉集体性地出现通胀,这显然与美国等成熟工业国家长期低利率有关。中国政府不得不进行大规模货币对冲,但这又会加剧扭曲国内市场。结果是加大对投资和出口的补贴,使贸易平衡更遥遥无期。
  
  制度
  中国官员交流制度或有助于反腐败
  西南政法大学 陈刚、李树
  “官员交流、任期与反腐败”
  《经济研究》工作论文 WP.107号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新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30年,同时也是官员腐败最严重的30年。民调表明,高腐败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而且腐败也会加重贫富差距导致的不满,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
  中央政府治理腐败问题的手段之一是“官员交流制度”,或称“干部交流制度”。
  也就是说,在一定任期后,官员在不同地方或不同职位之间进行换位。官员交流制度源于官员任职回避制度,此制度的初衷是避免地方官员形成人际关系网,滋生“共谋性腐败”。
  通过全面梳理官员交流对反腐败的影响发现,官员交流制度有利于破除“利益型关系网络”,促进中央与地方间信息交流,强化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推广成功廉政经验,因此具有显著的反腐败效应。
  但是,官员任期同腐败之间有一个U型曲线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官员选拔制度无法大幅度改革的前提下,官员交流制度对于反腐仍有积极作用。
  
  观点
  美国管理者工资逐渐变少
  波士顿大学经济系 Carola Frydman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会 Raven Molloy
  “老板的减薪:40年代领导的报酬”
  NBER工作论文 17303号
  一般认为,美国企业经理主管人员的工资一直都在攀升。但和很多人直观感受不同的是,实际上,美国企业经理主管人员的薪酬从上世纪40年代起便开始下降,在1929年至1936年间实际薪酬水平也只是保持不变而已。40年代初高管的薪酬是当时平均薪酬的24倍,九年后就降到了17倍。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上世纪40年代246家美国公司高管的薪酬数据后认为,政府的税收政策以及限制工资的规定对高管薪酬减少的影响有限。真正值得注意的因素是,企业规模的变化和日益壮大的工会力量对减少公司管理者薪酬补贴,增加普通员工薪资水平的贡献明显。
  当时“为平等而付出牺牲”的理念转变了公众的态度。公司,尤其是大企业也开始考虑高管对于公司的贡献程度是否真的配得上他们所得的酬劳,并着手改变过去慷慨大方地给管理者大笔薪酬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