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同样也创造了人。”环境,生态学上通常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教学环境是存在于教学活动主题以外的客观现实。而班级环境作为学生赖以成长和发展的、并不断走向社会化的重要土壤,它是指班级中能够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全部条件,它具有潜在的教育力量。从大的范围来看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环境就是场,“场”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教室环境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及授课老师的情绪。
为此,我把“我不浪费每一分钟”“铁的纪律,铁的意志”“我的学习我做主,我的计划我完成”学生每月的学习计划等贴在墙上。教室体现了班级个性,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力量,班级文化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二、班级的精神文化环境
(1)生态的管理是人性化。教育生态就是让教育这个严肃的工作,充满人情味儿,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爱的温馨。有段时间我们班级卫生工作没有以前那么认真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值日小组,自己推荐组长,实行好朋友互相监督。此办法一实行,立刻见效,卫生状况得到改善,关于值日逃跑的投诉也没有了,同时增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2)生态的管理是尊重、是热爱。“爱心”,我个人理解是“责任心”。教师要对学生负责,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爱护他、教育他。让他感受到每一个进步时,老师为他发自内心的高兴,让他感受到当他犯下错误时老师为他伤心、伤神、为他难过、为他生气。
(3)生态的管理是沟通。班主任教育学生,首先是了解学生,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在与学生沟通中我主要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利用课堂。争取把目光给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以情感给予鼓励,从语言上进行激励。二是进行谈心。在课下、在办公室,经常与学生坐在一起聊天,既加强了师生情感,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心态,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三是通过留言或书信的形式进行沟通和了解。在教育中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所想,了解学生所需,我们的教育才会有目的性,效果才会好。
人类的世界是一个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精神现象、生理现象、心理现象和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的世界,我们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要注重系统观、生态观;另一方面要促使班级生态的改善。通过转变班级生态中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平衡班级生态,避免“花盆效应”,建设生态空间环境,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索者、平等的对话者,学生与学生成为协同的学习者。总之,要重视班级生态,应让班级成为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迷人的生态王国。
(温州市乐成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