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关注普遍的还是就业和岗位上的比较多。笔者从教虽然时间不长,能力有限,但是认为任何学生本质就是学习知识,所以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我们的培养对象,才能更好地传授技能和知识。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层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中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学校电工专业的部分学生在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技术基础课时,大多数认为难学、难记、难理解,天书一样,产生畏难心理。因而影响了学习兴趣,这给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愿意动手,动手能力都比较强,也比较好动,因此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地探索“在做中学,在做中教”。下面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谈谈几点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一、做中学,做中教
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愿意动手研究的目的。注意循循诱导,层层深入,灵活地创设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一节,开始教师设置任务,要求每组学生用操作台上的元件连接电路,从而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由于前一节已经讲授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其中用到的各个元件的作用与原理也在上一章做过讲解,因此不用过多讲解。课堂上进行比拼,看哪组的速度最快。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相对来说男孩子多一点,都比较争强好胜,教师安排完任务以后,学生立刻行动起来,气氛非常热烈,大家都干劲十足。在这个做的过程中教师穿插其中解答疑惑,但又要小留悬念,激发学生在动手的同时检验自己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节课中,每个学生都能无意识地检验自己基础知识的漏洞,同时互相弥补不足,真正实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了优生,转化了差生,达到了共同提高的效果。通过动手实验,加强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巩固所学的课堂知识。在讲授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内容时运用演示实验这一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理解,可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和牢记知识。
二、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
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做”的能力呢?事实证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应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做”的能力培养的基础。我在教授电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
1. 教会阅读书本
电工理论的概念、原理、公式和结论文字精练,但表达在书本中长篇的叙述里。笔者在教学中把头序纷繁的教材内容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纲要”,以便学生透彻理解,牢固掌握。在教学实践中感到,教学时列出“纲要”不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通过“纲要”的归纳也学会了读书的方法。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做”的要素。
2. 教会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向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指出思考方向。然后,指导阅读教材,进行实验,展开讨论最后小结。通过以上种种活动,学生逐步学会了发现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教学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因好奇而发问,往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好奇心强的人探索未知世界的内在驱动力会更大,也往往更容易获得创造发明的机遇。
3. 教会学生“迁移”知识
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到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许多问题在课本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因此,学会“迁移”知识的本领对今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授一些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十几种典型电路的熟悉,领会其电路本质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迁移”知识实际上是创新能力中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学会通过已有知识、技能去学会和吸收一切新知识、新技能为我所用。例如,在串联型稳压电源的教学中本人采用主题学习的策略,将全班54人分成六个小组。各小组围绕主题搜集相关资料,教师也提供一部分参考书目,再对资料进行整理、选择、分类,形成有关的几部分内容:电路及工作原理,电路的相关参数,电压的调节及计算公式、故障、应用等。小组成员对这些分类资料讨论学习,提出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再讨论学习,得出有关结论。通过实验来验证结论,并撰写主题学习报告。在主题学习成果交流会上,由各小组介绍学习成果,以利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教师在主题学习过程中主要任务是组织、积极参与讨论,帮助、鼓励学生克服学习活动中的困难,发现问题及时引导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并具有趣味性。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应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学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知识意义建构的引导者、促进者;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且是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是学生的认知工具。用建构主义指导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使知识教育和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从现代教学理念出发,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进行了探索,在过去的几年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探索和尝试还是初步的,通过网络进行教学以及课程辅导等,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瓦房店市机械制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