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实现专业化的发展。特别是新教师,他们面对教育这一系统工程相对比较陌生,会有相当长的“磨合期”。如何让新教师尽快地成长,实现专业化的发展呢?本文分别从学习、研磨、反思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教师成长;学习;研磨;反思
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成长,而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新教师,面对教育这块陌生的领地,如何由初为人师到合格教师再到优秀教师、名师、学者、专家,以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呢?笔者认为应该弹好这样“三部曲”。
一、学习——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品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可持续的学习。学习,可以让我们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虽然新教师已经学有所成,掌握了较为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学海是无涯的,教海也是无涯的,通过学习可以让新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同时又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始自己的教学之路,它是新教师专业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品。
(一)读书学习
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通过读书,可以明确现代教育观念,了解一线工作实际,学习别人的教学或管理经验,尽快进入教师角色。读书学习,对新教师是一种补充和滋养,对书的消化和吸收,能使新教师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可以围绕自己所教学科和教育工作,广泛阅读相关的书籍,特别是专业书籍,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弥补专业理论知识单调、实践知识缺乏等薄弱环节,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除此之外,许多教学杂志也是新教师不错的选择。如《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之友》等。相信读完后,你会有眼前一亮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书,是教师专业技能得以充实的路径,是新教师成长的动力。
(二)网络学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如果说谁能借我一双慧眼,让我穿越时空,跨越国界,那就是电脑,是网络。新教师对于网络再熟悉不过,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学习。
1. 走进名家课堂,观摩借鉴
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观摩和借鉴,通过网络可以走进名家课堂,领略一些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的教学风采,从而改进自身的教学。你不用走出家门,就能观摩那些优秀课例,就能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你想什么时候看,想在哪看,想看谁的课,想看几遍都由你自己决定,既方便,又省钱。
2. 登录教育论坛,交流互助
作为新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让人心烦意乱。只要你登录教育论坛,就可以和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教研员、教育专家学习、交流、探讨,和教学在一线的兄弟姐妹并肩行走,此时你会豁然开朗,你会感觉到自己并不孤独。论坛,它就像一盏灯,默默指引你前进的路。记得我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碰到了许多的问题,每个问题如果总是请教别人又怕他们产生厌烦心理,我陷入了无助的境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人教论坛,我的一切困惑都迎刃而解,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在那里,读书、上课、教学问题、焦点话题、教材答疑、复习建议……无所不及。通过交流,我发现了许多自己的不足,我也学习到了许多教学方法,还时常因为彼此的交流碰撞或看完一个帖子而迸发出一些教学灵感。可以说,论坛是我知心的朋友,它陪伴着我不断成长。因此,新教师应充分利用论坛这一特殊优势使自己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另外,新教师可以加入级段QQ群,和群里的兄弟姐妹们彼此交流,如谈谈教学进度、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等。你遇到问题了,也可以请教他们,他们会及时予以帮助和解决。平时多收集一些优秀的教育网站,如人民教育出版社、老百姓在线、小学资源网、中国基础教育网、人教论坛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网络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新教师应善于利用网络开展学习,促进成长。
(三)同伴学习
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新教师除了向名师学习外,还应该向同伴学习。毕竟向名师学习的机会很少,而向同伴学习交流的机会却随时都有。不要因为他不是优秀教师而不屑一顾,其实每位教师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闪光点,只要作为新教师的你善于发现,虚心请教,就可以把前辈们的专业特长、先进的管理经验、优化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手段、独特的教学风格内化为自己的财富,从而补己之短。同时可以建立、巩固和发扬自己的优势,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新教师应该利用好“前辈做铺路石”这样的好资源,为自己的成功缩短道路。
二、研磨——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能量源
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光学习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会“研磨”,“研磨”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效果却显而易见,它是新教师成长的能量源泉,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我们学校的小林是今年新来的一位教师,从她身上我感受到了一位新教师成长最需要的是什么。学初,我听了她的一节随堂课,很不理想,对于教材、学生、教法都缺乏深入的把握和研磨,纯粹苍白的说教。但2个多月后的一节校公开课,她却上得有模有样,让人眼前一亮。后来在与她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这堂课她试教了一遍又一遍,加班加点,当自己级段试教的班级都讲完了就去别的学校借班上。每次自己的设计以及试教得到否定时,她都虚心听取意见,回去重新整理并修改。就这样经过反复研磨,在苦和累中,小林磨出了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磨出了课堂的高效,更磨出了她的意志,让她逐渐成长了起来。
可见,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磨课”。她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磨出了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如在课堂上,新教师都会困惑于课堂上流畅有效的过渡语该怎么说,这就需要针对问题进行研磨,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评价语言,收集整理出来然后有意去识记一些。其实对于课堂上的各个环节都应认真、仔细地研磨。人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研磨中成熟起来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也正是新教师成长中不可缺乏的能量之源。
三、反思——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反思是加速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方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在教学中学会反思是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催化剂”。
(一)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反思,包括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材料的处理,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的设计、教学方案的编制等进行的反思。归根到底就是六个字,即“教什么,怎样教”。“教什么”是指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等;“怎样教”是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课堂教学的思路、步骤、结构、环节、具体练习、板书(课件)设计、多媒体运用,尤其是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
(二)课中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问题,教师要有应变能力,反应要快,要及时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寻找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方案。这种反思具有调控性,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而有效地开展。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后总结自己教学的得与失及今后如何改进教学。其反思的方式可以通过评课、做课堂实录、写教学后记等来进行。评课,包括自评和他评,可以从教与学的角度来进行。教的方面,教师的表现有哪些成功与不足之处;学的方面,学生的表现哪些地方不足,哪些地方失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等。教学后记,重在分析总结,不仅要记下教与学的成功与失败,还要写进自己的分析、感想、体会、新的认识和改进意见,使其成为今后教学的有益借鉴。
对于新教师,可尝试以教学随笔或教学日记的形式进行反思。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收到以写促思、以思促教的良好成效。
有人说,一个人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新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如果能多一份反思,就多一份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一些。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只要执著地追求,相信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帮助自己不断成长。
“学习+研磨+反思=成长”,但愿新教师们弹好这专业成长的“三部曲”,在学习中充实,在研磨中锻炼,在反思中提高。
参考文献:
[1]欧阳明.怎样做一个不平庸的教师[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乐清市清江镇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