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1-12-29 00:00:00冉志飞
成才之路 2011年14期


  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在各个主题的具体内容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探究活动建议,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发展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上“燃烧”一课时,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可燃物容易燃烧且燃烧持久?”对这些问题学生或多或少具有感性知识,此问题一出,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以上做法不但加强了同学们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科学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适度拓宽学生实验探究深度与广度
  对经典实验的改造分为反应物的更换,更换实验仪器,更换反应装置等。例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反应物的替换,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其结果是反应速度快,二是产生的气体遇澄清石灰水可能不变浑浊;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其结果是瞬间反应但很快终止;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与盐酸反应速度很快有爆炸的危险。从药品替换中领悟到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选稀盐酸与碳酸钙的道理。仪器替换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反应特点;掌握装置特点及各仪器的功能协调。在理解这些关键后才能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自由选择仪器并组装。
  三、在探究中学会反思
  反思不仅仅是“回忆”或“回顾”已有的心理活动,而且要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答案”。重构自己的理解,激活个人的智慧,并在活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相互作用下,产生超越已有信息的信息。反思学习的核心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探究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后,学生进行反思:(1)为什么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变浑浊?(2)变浑浊的物质有什么特征?(3)若往变浑浊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它又会变澄清,为什么?通过反思,学生加深了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重建了二氧化碳的知识结构。在探究新知识中,反思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
  总之,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应当融入化学学习的全过程,不应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排除其他学习方式,教师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包括集体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网络CAI技术辅助等各种各样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遵义县毛石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