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2011-12-29 00:00:00陈乐
成才之路 2011年14期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很好地驾驭它并非一件易事。在新课标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创新、改进的空间还是很大。为了把英语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悠长,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议议课堂教学的方法。
  有个现象比较普遍,几乎90%以上的老师在备课时,花费了大量时间查阅资料,翻看书报,心里总想着尽可能多地把自己知道的、查到的知识都收集起来,好让自己在课堂上一展风采。知识流淌了几黑板,学生记得满头大汗,笔记本一节课翻过了十几页,好像是完美至极,天衣无缝。可结果是学生的成绩并不随着这么辛苦的教而提高,只能是一种无效果的忙碌。
  我们为什么不改变这种忙碌呢?
  当然,老师的备课很重要。如果自己没有大海的知识,学生哪儿能去畅游知识的海洋。只是教的方法能不能变一下呢?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个问题,能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忙起来,让我们老师变成一个有力量的组织者,解决一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不要把我们变成讲课的奴隶,备课的机器。
  我们的每一节课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让他们尽可能地发挥,教师应该多观察学生的情况。
  例如,给学生上英语阅读课。新教材每一篇阅读课后总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像选择题、填空题、词组造句,还有其他一些发挥题。大部分老师的做法是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或者放一遍录音,然后匆匆忙忙逐字逐句给学生讲解,为了节约时间,最好把课后习题也一带而过,心理上觉得很踏实,因为该讲的讲了,该做的做了,一节课没白浪费时间,老师的任务完成了,下去的努力就靠学生了,学生们努力啥,老师讲得够清楚的了,连习题答案都交代了。结果只能是事半功倍。我们为什么不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先看一看这篇课文要解决哪些问题,把课后问题带上自己先阅读呢?不妨和学生探讨,这样,岂不更好吗?或者是让学生在黑板上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词组造句,根据学生自己造句的不同情况,再总结词组的多方面的用途。通过多年的尝试,这个办法还真行。
  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身上,备学生跟备教材一样重要。
  作为一个班的学生,肯定有差异,英语学习的效果肯定不一样,思维方式更有很大差异,那么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难、中、低三个等次的,让学得比较好的学生回答一些难的问题,给差生提出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问题,让中等学生既要能解决差生能解决的问题,也要鼓励他们回答难一点的题,让人人都动起脑筋,行动起来。这样,课堂气氛会活跃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这样教英语的效果很好。这就要备学生,因材施教。
  据调查,有许多老师把一种教学方式用在不同的班级上,甚至好几年,循规蹈矩,所谓自己一套永不更改的教学模式,学生非常反感这样呆板的教学。只要这样的教师一走进教室,先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学生一清二楚,虽然自己也不完全懂,可是懒得去听,长此以往,学生厌倦了这门学科。不管讲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阅读、英语听力,教师应该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反应去授课,学生比较积极,说明理解了,教师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如果教师讲解的知识学生没反应,不说话,说明没听懂,教师应该换一个思维,另辟蹊径,直到大部分学生理解并懂得使用为止。
  不同的班级,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教师自己也不觉得枯燥无味,也可以超常发挥,创造灵感。学生也会推测你在这节课里有什么感兴趣的新的招数,让他们觉得像天天见新老师一样对你感兴趣,也会对英语感兴趣。例如,一天上课,我在没有提前通知测验的情况下,在黑板上写下了十道题,并让他们自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下课时,我让他们把自己做的题全交上来,学生明白了这是一次测验。有的学生下课后马上把另一个班的学生叫来,给他们透题,结果我没在这个班测试,给他们正常上课,学生禁不住又笑了。因为我要让他们知道搞投机取巧是不可取的,两个班的作业也时常不一样,甚至同一个班级也有不同的作业,家庭作业。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那么教英语和写文章一样也没有一定规律可循,但是英语的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不能只顾忙碌,而不讲究策略。一节成功的英语课,因素很多,教师的基本功不只是课本知识的灌输,还有许多工夫要创造,比如,英语课堂的组织也很重要。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努力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较为轻松地学到知识,无疑是一种最高追求。
  (通渭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