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科学的训练逐步形成的。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感中心说”也就逐步替代了“知识中心说”。“语感中心说”认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语文的核心是语感。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练习最要紧的是练习语感。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是纲,其他是目,纲举目张,最终使学生一听就明,一说就顺,一读就懂,一写就通。
语感的培养与改良工作却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地域因素、城乡因素、发展因素,长期以来教育的不公平,城市教育像欧洲,农村教育像非洲,种种现象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尤其是西北地区),他们的学习现状如下:
1. 对语文价值认识不足
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热情不高,态度冷漠,不认真学习。部分学生因自己成绩差,感到升学无望,更是什么都不学了。
2. 学生片面看待语文学习的劣势
(1)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花工夫学,收效不大;不花工夫,也差不了多少。
(2)觉得学语文好比“斗大的馒头——无从下口”,内容多,头绪繁。
3. 不良环境的影响
家长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能言传身教给孩子做出榜样。加之,现在每个行政村上都有五六家网吧、游戏厅,学校周围也不少。学生只要一有空,就溜进去,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
4. 教学手段落后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欠佳。在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大部分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教学是受“六环节”的约束。花去大量时间分析课文,归纳大意,总结主题思想,归纳写作特点,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批改上,以“全收全改”“精批细改”要求和衡量自己的工作。这样,语文教师往往下了无用功,教学中出现少、慢、差、废等现象。
那么,如何加强农村学生语言的积累训练呢?笔者总结了如下几条:
1. 教师要指导学生精读名篇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名篇要精读,熟读成诵,如《海燕》《藤野先生》等。在指导阅读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要讲究整体性、系列性、层次性,使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课文的示例作用,打好学生对语言理解、比较、揣摩能力的基础。类似的文章,教师可以配套略读,化知识为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迁移能力。
2.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选择读物。教师应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向学生推荐有意义的富有知识性、艺术性的好文章、好书籍。分阶段让学生阅读不同的文章,初三学生还可以读一些欣赏性的文学作品。也可订一些刊物,如《中学生周报》《语文报》《作文报》等。假期中安排学生读一些中篇、长篇文学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演讲、朗读等学生喜欢的课外活动,还可以通过背诵比赛,自主设计阅读试题,手抄报比赛,举行征文活动,办班刊等活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 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语言的表达就像构造建筑物,需要有大量的建筑材料来表现语感,材料丰富、华美,建筑才会美观。读书笔记是提高学生记忆、加深理解文章内容、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途径。怎样做读书笔记呢?
(1)指导学生分类别进行收集。学生准备一两个好的本子,编好页码,按照内容进行分类。如成语典故、名人名言(可以按照爱国、情操、学习、理想等)、优美的句子、语段、体会、生活中的素材等。可以摘录、复印、剪贴,使之形成一定的序列,编一个目录,以备查用。
(2)让学生对读书笔记进行合理应用。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读书笔记多翻多看,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这样既训练了语感,又可以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让学生互相交流传阅自己的读书笔记,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3)定期检查评比。小组长每周检查,课代表每两周检查,教师每月检查。每一学期从数量和质量上进行评比,学生撰写“我的读书心得”,听演讲、朗诵,对表现好的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当然,做读书笔记还得持之以恒,不能流于形式。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将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然而这些举措的前提是针对农村学生之症施以正确的解药,解决农村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便成为首要任务。
1.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学生上语文课积极性不高,语文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要改变这种状况,晓之以理也好,动之以情也好,须聚焦在抓住学生的心理、思想、情感、态度、行为等,时时处处观察学生,抓住时机及时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学习态度差、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要经常找他们谈心,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孤僻、自卑、不合群、缺乏上进心,老师要关心他们,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精神上。如了解他们的生日,送个贺卡,或搞个活动,我想会给他们许多惊喜。对于早恋且不能自拔的学生,老师要和他们交朋友,引导学生向老师倾诉,但要替他们保密。或者以书信、周记等形式与他们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情感方向,正确引导,把学生从感情的旋涡中解脱出来,走到学习的正路上来。
2. 课内外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课堂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要使学生学好语文,要让学生对你所教的课产生兴趣,老师要想方设法开展一系列的丰富多彩语文实践活动,这是学生最感兴趣,乐此不疲的。如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办墙报、手抄报、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主题班会等,配合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这些活动将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
总之,要让学生懂得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不能浅尝辄止,生搬硬套,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真实地反映生活和思想,给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坚持循序渐进、启发诱导、鼓励创新的原则,把语感训练真正落到实处。这样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农村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才能得到改善,中国的教育未来才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赤城县雕鹗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