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学习是一种经历,其中少不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的最佳途径是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知识水平、教学氛围相关的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作者教学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
关键词:情境;生物;反思
学习是一种经历,其中少不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的最佳途径是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知识水平、教学氛围相关的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生物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观察、分析、讨论、交流中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使获取的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是以认识主体的身份参与进来的,全身心地进行学习,凸显了自身的主体地位,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体验、学习生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情境”与生活密切相关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门自然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凸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获取生活经验,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体验生活。同时,通过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生物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生活中处处皆生物知识,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种热情又作用于情境教学,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时,将问题创设在大家十分熟悉的“削苹果变色”这一情景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苹果削皮后会变成什么色?我们如何让它不变色呢?”又如:在“移栽幼苗”时,菜农一般会选择什么时间?为什么?如果是大树呢?应该如何处理呢?在学过“细胞呼吸”后,对“粮食、果蔬”该如何保存呢?再如,在学习“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时,将问题创设在为什么合理施肥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施肥不当反而会造成烧苗,萝卜放在盐水里会变软变小,在清水里又会变大变硬呢?等等。总之,采用情境体验,能促进学生综合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建立条件反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系统,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情境”中让学生感受乐趣,快乐学习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观察、实验、探究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学习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保护好学生的独特理解与感受,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探究学习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的认知和技能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形成新知。例如:在学习“细胞呼吸”时,在做过实验“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之后,让学生继续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在和发面的过程中,细胞呼吸的本质有无区别”。又如学习“酶具有催化性”时让学生设计一个新的实验,去更好地探究酶具有高效性。再如,在学习“人体的免疫防线”后,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地卫生防疫部门,了解本地计划免疫工作实施情况。重点调查建卡率,单项疫苗接种率和四苗(卡介苗、脊髓d3088bcc075acccd384ae19ffefd45ed灰质炎活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全过程接种率等,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去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生物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对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对接中常会产生一些“小矛盾”,这样的“小矛盾”会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愉悦的学习中享受探究的乐趣。
三、反思渗透“情境”
反思是自身进行的内省行为,是一种再认识,再体验。教师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分析、归纳、体验、再创造,但这些过程缺乏理性的指导,大部分活动靠的是直觉。学生冷静下来后,会对自身的推理、结论等进行再思考,并对推理与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反思,也即是说,具体的活动结束后,尽可能地去回忆、思考从开头到结束的全过程,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而其他同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之间的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得出哪些最佳的思考方法等。情境教学中渗透反思教学行为,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少走弯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全能性”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时采取了什么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用过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这种方法是否还会发挥其作用?通过反思体验,学生进行分析、交流、释疑,达成共识。另外,生物学科学习比较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必会涉及具体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活动结束时就要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会对原有问题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例如有人提出“吃基因补基因”,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可从新陈代谢的角度说明理由。解完此题后回顾,此题的情境类似于“胰岛素能口服吗”。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对联系的问题进行及时反思,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
总之,新课程理念倡导“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这也是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设计切合实际的生物学活动,引导学生领会生物学思想方法,有效提高生物教学实效。
(沛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