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素质

2011-12-29 00:00:00陈正香
成才之路 2011年28期


  听说教学是语言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有些教师在语文低段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制约了低段儿童语言、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间接地导致了学生升入高段后读写能力的落后。为此,笔者在低段班级中进行研究,了解其特点,积极探索听说训练科学可行的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从要素入手,训练听力
  一般来说,听的要素可分为:合理分配注意力、正确感知和辨析语音、对所听的内容作出逻辑判断、及时记忆与记录,以巩固听的效果。我们在训练时,着重通过以下几种形式的训练来让学生感知这几个要素,帮助学生正确接收和处理信息,并自然而然地形成与该年级段要求相当的“听”的能力:①交际性地听,②辅助性地听,③欣赏性地听,④评论性地听,⑤聚精会神地听,⑥创造性地听。
  二、训练语音的正确性
  听说能力方面的训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语音都必须正确。这就要求教师做细致而长期的工作,使学生消除方言读音,养成正确的读音习惯。由于我校学生大都家处农村,家庭的起始教育就发音不纯,日常生活环境中正确的发音又不绝于耳,对标准读音无形中起了弱化作用。为此,我们对学生采用了“掌握规律、突破难点、听辨模仿”三部曲的有效方式。
  三、训练语言的规范性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对句子的语言正确表达概念还很模糊。这一关没有突破好,势必影响学生今后听说能力的发展。对一年级新生,我们侧重结合课文里的句子和一些生活小常识,训练学生弄懂一个完整的句子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然后进行经常性训练。二、三年级学生则开展问候、请求、祝贺、打电话、购物等情境对话活动,或讲述自编故事、幻想、童话、传说、寓言以及课本剧表演等其他方式,训练他们说上几句到一段比较规范的话。
  四、开阔想象的天地
  学生的听说能力,特别是富有创造性的口语表达,如看图说话、看图讲故事等,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将画面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深入体会。学生的体会越深,他们想象的思路就越活,就可以由自己的生活想开去,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迁移到对图画的理解中。
  五、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听说训练的过程无不受大脑的支配,受思维的调控。成功的口语表达更是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敏捷、灵活、有条理并一次成功。达不到上述要求,就会出现说起话来吞吞吐吐、含糊不清、颠三倒四、词不达意、让人费解或不明白的现象。我们在训练中注意了教给学生在脑子里拟好提纲或打好“腹稿”,并配之以多种教学手段,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学生表演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
  六、训练学生临场表演
  听说训练的最高阶段就是快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现场灵活运用。这类训练有一项基本任务是积累词汇、句式、培养语感。这就需要在平时通过大量的阅读建立词汇册,培养语感等方式来完成。在进行综合训练时,我们还充分发挥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以及电教设施的优势,结合学生年龄特征,组织学生练习讲故事,进行情景对话、看图说话,或为动画片、木偶戏配音等多种活动,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扬州市邗江区公道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