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练就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策略一:教学生整体把握,领会意图
画家作画,是通过画面内容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者反映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的,这就是意图。怎样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领会意图呢?首先要让学生看主要内容是什么,仔细观察时间、地点、环境等,不要放过任何细小的东西。因为在一幅画里,一般是不会画上一些无关的东西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观察越细致,思维就会越深刻,想象就会越合理丰富,说话也会更具体。只有细致观察,整体把握了图意,才能确定写话的方向和所要表达的重点,才不至于随心所欲,胡乱编造。
例如我曾经给学生提供过一幅画,上面画了许多小动物,大大小小有十只:一只羊、两条狗、一只鸭、六只鸡。看起来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我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观察,说说图画所画的地点,想一想这么多小动物会干什么?这幅图画是要告诉我们什么?然后让学生在领会图意的基础上为画面取题目。学生兴致勃勃,取的题目各种各样,各具特色,有《小动物联欢会》,有《热闹的小院》,有《院子里的运动会》,有《快乐的早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看图写话的兴趣,还训练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为后面的想象、说话、写话指明了方向,打下了基础。
策略二:注意顺序,能做到有序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因此他们观察画画,往往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处于随意和无序的状态。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一般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空间、方位顺序进行观察,弄清画面由哪几部分组成,景致怎样,主体部分是什么,陪衬部分又是什么,从而明确画面所交代的时间、地点及相关的人和物,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有序观察,也就有了写话时结构全篇、安排层次的顺序,写话自然很有条理。
策略三: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观察
有了重点,就有了对重点进行具体、生动的描述了,就更容易打动人心了。低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都还比较弱,观察时易被无关要素吸引,而抓不住要点。怎样学会抓住重点呢?其实,只要看一看谁或什么景物处在中心位置、前排位置的人物和景物,因为那些通常就是重点。只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个重点展开细致入微的观察,具体、生动的描述,写话时才会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在学生写话中,我读到了这样的句子:“鸡爸爸首先教小鸡们唱歌。只见它瞪圆眼睛,脖子慢慢伸长,最后昂起头来,便发出嘹亮的声音。‘爸爸嗓子真好!’小鸡们都争先恐后地学了起来……”这些动词用得多贴切!写出这么生动的句子,靠的正是学生对重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
二、插上一对想象的翅膀
策略一: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展开合理想象
看图写话,仅仅把图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是不够的,因为只看不想,只是客观地把画面内容介绍给读者,没有作者自己的情感参与,怎么会有感染人的力量呢?画面再生动,也只能是一张“静物”呀!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观察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但是想象不是天马行空,任意发挥。想象要以画面为依据。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展开合理想象呢?
要透过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去分析、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或语言对话。要由眼前的静态画面,想象事态发展的前因后果,使静止不变的画面变成发展变化的一幅活动的镜头。要把图上的人、物,写活,把事物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通过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们的神态、动作、特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他们会怎样说,怎样做之后,学生分别说出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一大早,鸡爸爸和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去院子里锻炼身体……”有的说:“动物学校要开运动会啦!大家听到这个好消息连忙赶来报名,报名的有小黑狗,小花狗,小山羊,小公鸡……”学生既有兴趣,还发挥了想象。
策略二: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角色体验
展开想象时,要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角色体验。要把眼前的图画变成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要多想想图画中的景象事物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融入我们的思想感情、认识和观点,对画面进行再创造。
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图画创造的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置身于画面创造的情境,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自由地联想和想象。有些图画和学生生活非常贴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模仿图画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让他们在表演中理解和想象画面的内容,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写话的愿望,打开学生的思路。
三、拥有一颗充满童趣的心
“童趣”是看图写话的灵魂。如果我们总以成人的眼光审视孩子的生活与处世,以成人的思维限制孩子的思维,以成人的语言代替孩子的语言,那么孩子的写话必将丧失童心,成为成人的“代言书”。俗话说:“天真烂漫,童言无忌。”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感情坦白而直露,他们眼里看到的世界远比成人要丰富得多,所以,看图写话不光是要让学生写出图中的内容,更要鼓励学生发挥丰富想象力,体验在语言表达上,也应新鲜生动,具有个性。
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锻炼创造能力,进行个性语言的表达,形成创新人格。通过前面的观察与想象,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很想把心中的话表达出来。这时教师要抓住火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大胆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个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要敢于创造,敢于想别人所未想,让学生明白写话就是用自己的手把自己的心毫不掩饰地写出来,心里怎么想,手上就怎么写,写出童趣,彰显童心。
四、练就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接下来就是看图说话了。观察完后,要求学生想一想看到了什么?告诉同桌,或在心中默默地再想一遍,强调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件,以此加深影响,为下一步写话打下基础,做到有话可写。在对图片的语言描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最美的文字描绘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把平时积累的优美的词语说进去。
低年级学生说话时有时往往是会想,却说不清楚,有时用词颠三倒四,前后次序混乱,常常词不达意。教师让学生把一段话连起来说一说,既是对前面字词练习的反馈,又能让学生提出意见,以促进说话用语的正确和完善。
五、造就一支写自己话的笔
写话是看图写话的关键。要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就必须在学生写话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贯穿教师的指导。怎样体现教师的指导,让思维和语言同步发展呢?
策略一:写前明确要求,做到循序渐进
对写话的要求很多,如:写话格式,标点运用,不写错别字,准确用词,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写清图意,写后检查等。我针对班内学生实际水平,分层提出了各项要求。
策略二:引入竞赛机制
“把你看到的、想到的用精练的语言有顺序、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比一比,谁写的最完整、最有趣味。”学生写话时教师应该来回巡视,精心辅导,为他们解答疑难,提供帮助,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写好之后,有选择地朗读、竞赛、评比。
策略三:搭建小组交流互动平台
上海大学中文系李白坚教授提出将游戏的元素渗透到作文教学中的理念。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游戏,在游戏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因此,在看图说话的评价中,我们完全可以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并将游戏渗透其中。如小组成员间交换写话本,来一个“捉虫”比赛:看哪个组的同学给对方找的错别字、病句多。最后进行评选。实践了几个月,学生兴致勃勃,乐此不疲。以后每次写话,为了少让对方发现错误,写话时都格外细致认真。
策略四:完善评价机制,唤醒学生写话的积极性
(1)自主评改与交互评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写话热情。初学写话的小学生总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最好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例如,让孩子们朗读自己的写话,在放声朗读中体会句子是否通顺,表达是否完整、生动,发现问题后自己尝试修改。同龄人的阅读体会比较相近,容易产生共鸣,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多谈论,畅所欲言地提意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设计图文并茂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写话热情。相对于文字而言,形象直观的图画往往更令孩子们喜欢。为此,我采用了图文并茂的评价方式,用充满童趣的评价语言和孩子交流。同时,在学生写话的精彩之处、进步之处、独到之处,贴上一颗彩色的小星星,一个鲜艳的小苹果……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往往爱不释手。
同时,请善于观察、想象和表达的学生发挥榜样作用。如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在朗读交流中互相欣赏、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在交流中学生感到自己的智慧、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从内心深处感到了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学生一旦对看图写话产生了兴趣,就会视看图写话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就会满腔热情地去写。只要学生对看图写话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它们的观察、想象、表达、思维的能力必然得到有效提升。
让思维和语言共舞,追求快乐写话境界,延续学生精彩童年,让看图写话成为孩子快乐作文的开始,将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溧阳市溧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