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

2011-12-29 00:00:00许基明
成才之路 2011年28期


   自主学习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居于重要地位,它对于学生的主体性、自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创新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注重情感交流,培养自主学习兴趣
  老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关系,亲近他们,爱护他们,对学困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在教与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也能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二、注重策略的传授,授人以渔
  以下策略的掌握,有助于提高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①阅读的能力。我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是在课前预习时可先粗读,大致了解所要讲的内容,再精读自己不太理解的部分,第三步是结合课前老师印发的自主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阅读。②记忆策略。它用于记忆事实性的知识,包括复述、利用表象、记忆术等策略。③解题策略。如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学建模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等。④粗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用于深入理解学习材料,包括释义、作小结,创设类比、做概括性的笔记、提问等策略,以及选择要点,列提纲等。
  三、课堂教学的活动化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新课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真正体现出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热情参与、积极学习、争先解决问题,建立“个人——小组——全班”“学生——教师”二维立体的动态过程,在整个相互交流、沟通,互相启发、补充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四、让学生及时总结经验,自我评价,调整改进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还表现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及时进行自我反馈,并对学习行为作出调整。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写数学心得,要求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的学习体会,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师则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对学习策略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个别指导,适时组织小组或全班的讨论和交流,让同学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瑞金市合龙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