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诸多环节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阅读教学可谓耗时最多却收效甚微。我在教学实践中,探讨阅读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教师讲得太多,而学生读得太少!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听讲的从属地位,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独立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针对这种现状,怎样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作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阅读式
一、强化学生的自读实践,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
阅读,就是以书面材料为对象、以信息获取为目的的过程。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但是,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此目的呢?南宋诗人陆游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语道破了实践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实践,也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人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只有在学生的自身阅读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以前的初、高中教材,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占总数的43%),课内、课外自读课文(占总数的57%);而现行新编的高中教材必修部分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比例各占50%,选修部分有大量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另外还有一些推介书目。新、旧版本教材的共同点就在于:要求学生自读的课文,内容多、所占比例大。这正是为了给学生的自读实践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创造充裕的条件。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却无视教材的这一结构,对自读课文均一课不漏地细细讲授,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这种善意的辛劳与过多的讲授,挤掉了学生自读实践的机会,削弱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要想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必须根据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内容、特点、要求作详略讲授的处理,按照先由教师“牵着走”,再由教师“扶着走”,最后让学生“放开胆子自己试着走”的教学过程,循环往复,使学生养成较强的阅读能力,以达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与局部品读相结合
学习语文,既要广泛涉猎,又要精读细研。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立先生曾指出:“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去,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这段话说明了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必须有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学习文章的语言,进一步理解课文,对课文进行局部品读,最后上升到对整篇课文的把握和领悟。这样,也就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即“整体——部分——整体”这样一个认识过程。比如我们阅读《红楼梦》这部小说,首先必须弄清楚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关系,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典型环境,然后才有可能读懂、乃至研究《红楼梦》。
品读文章,是一种较为高级的阅读,即边读边细细品味,揣摩作品的意境、文笔,分析语言运用,理解词语,体味语境,形成语感。有时可以通过比较对照,想象、联想,朗读、诵读等方法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达到“积累、感悟、熏陶”的目的。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学识的高低、事业的成败。良好的阅读习惯既包括读书态度方面的,又包括读书技巧方面的。从目前中学生的现状来看,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就是要有恒心,有毅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第一块基石。然而,中学生年纪较小,情绪波动较大,对阅读实践的热爱往往不能持久,兴趣常常不能稳固。“持之以恒”,一要始终对自读实践保持浓厚的兴趣,始终坚持聚精会神地阅读;二要坚持利用工具书,以此析疑解惑,使获得的知识准确、清晰而牢靠;三要坚持写读书笔记或读书批注。
四、着力于抓好“三步阅读式”教学
古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应首屈一指。因为通过阅读容易使认字识词、分析归纳、推理判断、联想认识、欣赏鉴别等一系列活动过程融为一体,所以听说读写都要以阅读为基础。实施三步阅读式教学,能使学生循序渐进,获得知识和技巧。
第一步是课前预习阅读。它是一种感性认识过程,不仅因为通过预习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实际,确定教的起点和进度,收到有的放矢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预习能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如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预习时初步掌握线索(以“我”回故乡的见闻为线索组织材料),结构(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两个人物形象(闰土、杨二嫂前后变化及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再通过课堂点拨、置疑,对文章的理解便迎刃而解了。叶圣陶先生把课前阅读誉为“训练阅读的重要阶段”,如果少了这一步,光靠老师照本宣科包讲到底,会导致学生昏昏欲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第二步是课堂阅读。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这一步,教师应了解学生预习得怎样,可抽读中、差生,即可得出预习效果,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导读讲解,点拨启发。
第三步是课后阅读。这一步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除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外,我们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师生都要接受双向检验。古代鲁班学艺时,师傅并不教他如何做,而是先让他练好推、刨、砍的基本功后,点拨要领,然后让他拆去一幢宫殿模型,再让他把宫殿复原。孟子云:“大匠予人规矩,不予巧。”可见,要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关键在于阅读“练”。
三步阅读教学法,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位置摆正了。其效果是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四种能力的培养。
古语曰:“授人以鱼,供一餐之用;授人以渔,则享用不尽。”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只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并授之以法,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收到“师逸而功倍”的最佳效果。
(河源市连平县忠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