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优美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火花

2011-12-29 00:00:00邹国伟
成才之路 2011年28期


  所谓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获取知识和能力。好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
  一、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是蕴涵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在动力。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就用挑战性的语气说:“同学们,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老师一看就知道,不信,咱们试试看。”接着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自然数,而我对答无误,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诀窍,想赶快揭开心中的谜。于是,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
  二、在问题情境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的有序性,合理设置一些有一定层次、排列有序的问题情境,形成问题链扣。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老师通过一系列有序的提问,不仅将学生思维向课题目标层层推进,吸引学生自觉探究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可以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去学习新的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在实践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交流的活动,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是根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活动,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根据儿童具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应多运用直观手段,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或动手,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这种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规律和法则,可以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应用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元、角、分的认识”的教学,创设“文具店、售货员”的情境,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易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信心;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要求,在教学中能否创设这种情境,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只要我们花大气力去探索、去研究教学情境的创设,就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