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德育存在着问题,有学习基础、主体意识和触网沉迷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有学校原因,也有家庭教育原因,更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如何解决问题,应从校园文化建设、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等入手,彻底解决目前中职学校德育问题。
关键词:德育问题;对策;思考
当前,中职学生存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方面比较薄弱,逆反心理明显,部分中职学生存在着喜欢相互攀比,摆阔气、乱花钱,学习基础差等问题。因此,如何根据中职学生的存在的德育问题,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从而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当前每一位中职德育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主要问题概述
(1)学习基础问题。由于目前中职学校招生难,招生时又放宽了入学条件,所以各中职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比起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差距。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成绩都在中下游,往往对自己的智力发展、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一些学生很容易自暴自弃,在学校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混日子,更甚者有的学生混不下去了就中途退学。目前,我市职业学校的现状是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厌学情绪严重。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差,课堂哄闹,上课睡觉甚至逃课。
(2)主体意识问题。在中职学校很多学生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标准,自以为是而目中无人或自我鄙薄而萎靡不振;不尊重他人,不会以人相处,缺乏同情心、礼让心、孝敬心;不知道来学校读书的目的,整天无所事事,不会谋划未来;自控能力差,形成塑造自我形象上的“盲崇”心态,他们模仿生活上的“阔气”“洋气”“怪气”,言谈举止的流气、俗气、匪气,对待他人的“义气”和“霸气”。在对待正面事物上存在抵触心态,他们竖起拒绝正面事物的心理屏障,不屑追求知识,嘲讽打击好人好事。因而,不愿受到约束,甚至对抗教育,有的学生动不动就起哄喧闹、吵架斗殴。学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比较普遍。
(3)触网沉迷问题。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领域更广,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但是与此同时,一些宣扬、展示暴力和色情的网站,五花八门的不健康信息也充斥于网络之中。这对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形成巨大的诱惑,侵蚀和毒害着学生的心灵。此外,虚拟世界里的自由、轻松和快乐与现实生活中的拘束,沉重和压抑形成强烈反差,诱使学生沉溺网上游戏,交友,聊天甚至网恋等等。据了解,在中职学校网络痴迷者所占比例较大,沉溺于网络游戏而导致荒废学业,整天沉迷于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泡吧无度而导致金钱散尽四处借款,陷入色情泥潭而导致道德滑坡。如此种种,学生误入歧途的危机重重。
二、主要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现象,给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一是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对中职学生进行教唆、引诱,使中职学生的德育行为失之规范;二是某些低级、庸俗的社会文化对中职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中职学生盲目模仿资本主义颓废派的穿着打扮,哼唱低级庸俗的下流小调,盲目模仿影视中的打斗、凶杀、色情行为;三是网络环境的不良影响,致使学生迷恋网吧,成天上网聊天、游戏,特别是一些不法网吧经营者为了牟取暴利,还传播一些色情、暴力的图片和文字。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处于某种不良环境,耳闻目睹社会消极的反面现象,久而久之,误认为黄、赌、毒以及坑蒙拐骗抢等违法犯罪行为是社会的主流,甚至是非不分,从而形成扭曲的思维坐标。因此,我们有的教师深有感触地说:“五天的学校教育,抵挡不住一个双休日”。
(2)家庭教育的缺失。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家庭情况较复杂。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占一定比例,这些家庭的特殊情况,使孩子们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缺少一半爱的孩子,普遍表现为对他人不信任,外表自负,内心脆弱,认为社会对自己是不公平的,他人要无条件地对自己好,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有些父母忽视了自身对孩子的影响,他们不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大人缺乏道德观念,致使孩子的德育观念薄弱,一切向大人学习。家长只知道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认为是孩子本身的错误,却很少从自身方面去找原因。
(3)学校教育的弊端。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心理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教育不够重视,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管理,只要学校制定出各种规定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工作者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服服帖帖。这种高压式的德育,无法真正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为品质。德育过程没有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方法、手段,而是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使学生视德育为外在的东西而不愿接受或接受不多。德育手段往往流于形式,脱离实际,没有成效,总是老套套,老办法,缺乏创意。几年来一直使用正面强化教育,反面批评说服,方法上的说教化、成人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应付当前中职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主要对策提出
针对中职学生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也找出了原因所在。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冷静的思考,寻找中职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德育效果。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内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包括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精神环境。首先,学校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不断完善教学、生活、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校园建筑、蕴涵人文的园林景观等的建设;其次,要加强校园制度文化,明确培养目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最后,加强校园精神的塑造,发挥独特的德育功能,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为中职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另外,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站、电视台、校刊、校报的作用。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提炼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编写校歌等,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2)启动心理健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升高中无望的情况下走进职业学校来学习的,这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选择,而这种选择,他们感受到的更多的只是被动和无奈,因而他们比普高的学生更具有失落感,更具自卑心理。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解决学生心理矛盾、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增强学生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方面作用非常明显,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一是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有事业心、有一定德育工作经验的教育系毕业的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辅导咨询工作,协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培养自信心,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性别有针对性地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变革的社会,各种文化信息纷繁复杂、瞬息万变,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飞速发展,打破自我封闭,建立开放型德育模式已大势所趋。为此,学校应打破单纯的课堂灌输、报告宣传的模式,积极采取各种现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可利用主题班会、文艺联欢、体育竞赛、兴趣小组、艺术节等课外活动,开展爱校、爱国教育。也可利用郊游野营、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校外活动,开展苦难、爱心教育。这些活动让学生走出了课堂,离开了书本,走进了社会,通过不同的“岗位”和“角色”扮演来体验生活,树立了自我意识,培养了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求知共处,使学生经历美好的道德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封闭型的学校道德教育已不符合当前德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应积极配合,群策群力,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的同时,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并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由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小德育”模式,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转变。只有这样,中职德育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参考文献:
[1]王红梅.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小学德育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