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的探讨

2011-12-29 00:00:00沈凤
成才之路 2011年28期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近年来,中等职校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家庭和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来面对他们的人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效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往往入学基础一般而父母期望值偏高,文化素质较低而学业难度较大,专业技术水平一般而社会就业录用技术要求门槛较高。所以,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对中职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一、中职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压力。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生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从入校到毕业前,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社会上激烈的职业竞争,致使中职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2)家庭环境的压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由此产生两种心理压力,一种人怕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不符合家长的要求会挨责备而产生心理压力,另一种较懂事的孩子则怕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心理压力更大。
  (3)学校环境的压力。职业学校与初中相比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大差别,专业课多,专业性较强,许多中职生难以适应这一转变,感到压力很大。
  (4)自身的原因。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经历了中考落榜的强烈心理震撼,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抱着“失败者”的心态,到职业学校是不得不来,无可奈何而来,再加上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他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有较强的自卑感。
  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调节的关键。因此,职业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还要通过心理辅导、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动力。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独特的功能,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应付挫折,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条件。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2)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职业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长期以来,中职生的德育工作中缺乏心理辅导,使许多教师在认识方面陷入两个误区:一是把学生所有的问题(包括心理问题)都归结为政治思想道德问题;二是认为解决学生的问题只有靠德育去完成。过高估计德育的功能,有时反而使德育陷入一种隔靴搔痒的尴尬地位,而心理辅导的运用正好弥补了上述的不足。
  (3)从心理健康教育与中职生的社会化的关系看,人的社会化过程,也就是形成和发展对于社会的认识过程,使他们逐渐在不同程度上学会做人处事。
  三、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用爱心构筑心与心的桥梁。希腊神话中一个青年国王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精心雕刻的一尊象牙少女像,每天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她,最终少女竟活了起来,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厚爱效应。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心理学知识的简单讲解,教师的爱心,教师的殷切期待和充分信任能化作亲切的鼓励和有力的督促,能诱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所以说,爱心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真正源泉。
   (2)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以教学为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将它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教师将心理理论用在课堂教学中,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心理规律,如记忆的规律等,从而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3)强化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①实施家校共建,引导中职生多与父母沟通,减少家庭不利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通过举办家长会、教育经验交流会、家校互访等形式,帮助家长确立对孩子正确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引导、帮助学生消除与双亲之间的代沟,坦诚、主动地与父母交流,听取意见。②当好中职生的心理“导航员”。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举行心理教育主题班会、学科教学渗透、开通心灵对话“信箱”“热线”等方式,坚持全体预防与个别矫治相结合,引导中职生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正确对待挫折,使中职生摆正人生位置,定好人生“坐标”,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积极面对现实,面对未来。③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心理咨询室是面向中职生开展心理咨询的必要场所,有条件的学校都应建立心理咨询室。要严格按照《咨询员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履行职责,恪守职业道德。对于因违反职业道德而被取消资格的教师,不准其再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④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相结合。调查发现,造成中职生厌学、抑郁等不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缺乏自主择业、创业的能力。不少中职生对专业的选择往往是盲目的、被动的,他们渴望得到职业指导。因此,要抓住中职生入学和毕业离校的关键时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质,指导学生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同时在校内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等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择业、创业能力,矫正其不良心理。⑤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保证,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便捷、及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可以建立网上心理咨询站、辅导站等,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
  (南昌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