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学业评价方法的改革探索

2011-12-29 00:00:00孟宪坤
成才之路 2011年28期


  《计算机基础》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文化课,现在多数中职学校实行的是多证毕业制,计算机是必须过关的一门课程。所以,笔者认为中职《计算机基础》必须有相对统一的学业评价方法,而且对于这样一门以实践为主体的基础课,学业评价的方法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多向性。
  在以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量化形式的评价方式,教师课堂上讲些例题,让学生以照抄的方式参照完成。考试时基本还是以片断形式的知识考核为主,不能够系统地考查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综合应用。
  针对传统的学业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笔者近年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进行了新型学业评价方法的实践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在新型评价模式下,学习兴趣、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既然是学业评价,就必定有个评价的量值和结果。我在教授《计算机基础》这门课之前,就对学生明确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把学业总分定为100分,然后把这100分进行分解,打破以前以一张试卷为主的学业评价结果。我在实施的过程中,将100分分解为四个模块:平时成绩(30分)、项目实践成绩(30分)、操作考核成绩(30分)、进步幅度(10分)。这四个模块的评价,贯穿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一、通过过程评价积累平时成绩
  过程评价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如果运用好,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把30%的平时成绩又划分为出勤、课堂表现(课堂反应、学习态度等)及课堂练习成绩,三者各占三分之一。首先是出勤,对于中职学生,纪律约束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基础》课一般都是学生到机房来上,从教室到机房的教学场所的转换会使有些学生趁机逃课,所以应该实行每节课考勤制度,并做好记录。我的具体做法是每次课前点名,凡无故旷课一次扣2分,迟到一次扣1分;其次是课堂表现,在课堂上违纪违规一次扣1分,比如玩游戏、随便离开坐位或玩手机等;第三是课堂练习成绩的评定,《计算机基础》这门课课堂练习是必需的,光讲不练学生是无法掌握的。针对以前学生在练习时会偷懒等情况,我在课堂练习上用的是减分。因为不可能每一个同学的练习都能检查到,我采用抽查的方式,如果学生没做练习,查到一次扣3分,如果做了,但是没有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知识点酌情扣分。
  有了分数的约束,上课迟到的少了,无故旷课的几乎不再出现,课堂练习效果也比以前好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每节课的平时成绩进行累加,最后在确定这门课程的学业成绩时平时成绩就有了,直接拿出所占的30%即可。
  二、以多元化的开放式评价获得项目实践成绩
  《计算机基础》这门课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与操作能力。现在课堂教学内容都是任务型的项目化教学,对学生项目实践能力的评价,其实就是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在布置项目实践内容时,有的项目是学生单独完成,比如制作个人简历、撰写自我介绍,有的项目是分组完成,比如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或班级活动计划等。
  (1)对于个人完成的项目,我一般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及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当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要一一给出具体的评价,我一般会在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知识学习后,给学生布置一个综合性项目练习,并利用专门的一节课展示学生作品,然后进行评价。一般一个学生要有3~5名同学给出相应的评价。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从不同层面上得到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同时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
  (2)对于小组合作完成的项目,评价表中我加上了组内成员评价和小组互评。小组互评主要是对作品的总体评价,而组内成员互评主要从参与实践的积极性、知识与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因为在完成一个项目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对合作能力及情感态度等方面最有发言权。
  一般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都有10张左右的项目评价表,项目评价表的学期累计成绩直接取其30%加入学业总成绩中。
  三、以多种形式的评价获得操作考试成绩
  《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操作知识点比较多,操作考核既要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体现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改变以往用一张试卷来考核学生操作能力的方式,因为一张试卷必定不能对所有的知识进行全面考核。我将本来的期中、期末的集中考核变为了多种形式的日常考核。比如我在平时课堂中采用口试、学生演示、操作创新、知识点单独测试等方式来进行评价考核,使用扣分方式,如果知识点没有掌握要进行扣分,下次再进行检查,如果还没有掌握加倍扣分,如果在下次的检查中掌握非常好并能灵活应用的话,将进行加分。这种方式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生没有掌握好的情况下,他们会在课后自己来弥补。
  四、对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的评价形成进步幅度成绩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懂得学习的意义,转变学习的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进步老师必须看得见,除了看得见,如果再有所“表示”的话,那对学生必定会产生更大的促进,所以我留出了10分作为学生进步表现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的评价,我仍然采用了多元及多样的评价方式,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另外,注重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上的观察,比如从来不敢上台进行操作演示的学生主动上台演示了,就要对其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同时注意把这种表现用量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评价方式强化了人文教育,更加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践应用中感觉效果很好,对学生的潜能的挖掘、多元智能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上面几个方面,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互相交叉,不是刻板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灵活地应用各种评价方法,将评价贯穿于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这样的学业评价才会更全面、更合理、更科学,也必定能够通过学业评价真正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并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连云港大港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