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控

2011-12-29 00:00:00本刊编辑部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1年5期


  嘴唇又干又痒,不是上火,而是缺维生素C;走起路来像踩棉花,是缺了维生素B12……身体出现的病症,很多时候可能仅仅是想提醒你:“缺维生素了”!
  可也有不少人,有事儿没有事儿爱吃点“小药丸”。“补充维生素对身体好,多补也不能有啥坏处。”
  真的是这样吗?天天把维生素当补药吃并不代表你真的了解它,或许,这种“补”只是你的一厢情愿——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通俗来讲,即维持生命的元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
  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目前所知的维生素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能溶解于脂肪,不易被排泄,储存于体内,故不需每日供给;水溶性维生素是一类能溶于水的有机营养分子。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B6、B12、C、P、PP、M(叶酸)、T、U等。
  
  【延伸阅读】
  “维生素”的由来
  维生素的发现是20世纪的伟大发现之一。1897年,艾克曼在爪哇发现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脚气病,而未经碾磨的糙米能治疗这种病,并发现可治脚气病的物质能用水或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