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嘴边挡住癌

2011-12-29 00:00:00何裕民于锦霖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1年9期


  外国学者Doll和Peto在《癌症的原因》一书中明确提出:“在因癌症而死亡的美国人中,约有35%与膳食(不合理)有关。”
  
  【主持人】 连续两期谈论食管癌、大肠癌的调治,以及肿瘤患者食用补品的注意问题,这期我们换个话题——如何从饮食角度预防癌症。这也是很多读者关心、并来信、来电话,想请您讲解的话题。
  【何教授】 这个题目还是有点大。肿瘤是一个起因非常复杂的疾病,不仅有遗传、行为、心理、环境等因素,更牵扯到饮食和营养。虽然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对应关系,但调养好饮食,对预防癌症、促进健康还是很有裨益的。如果能达到这个效果,那么这次讲座的基本目的还是达到了。
  
  吃对癌症的“贡献率”在35-40%
  
  【何教授】 中国的象形文字,很有讲究。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癌”字是一个“病”字头,里面是三个“口”,下面一个“山”。三个“口”表示什么?癌症与“山”又有什么关系?
  【主持人】 嗯,真是这样,请您讲讲其中的含义。
  【何教授】 其实,中国人最早是把“癌”称为“岩”的。汉字是上面一个“山”,下面一个石头,真的很形象。而常见的癌症,不管乳腺癌也好,胃癌也好,在表面皮肤都可以摸到很硬的块儿,就像石头一样。所以古人认为癌症是像岩石一样硬的疾病。那么这个硬度的由来呢?古人注意到很可能就是因为“口”多了,有三个“口”在拼命的吃。所以在造字上就体现出这样一个特征——癌症和吃有关。
  近代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于1997年、2007年出版了两版很有影响的关于癌症的饮食指南。它组织全球很多著名专家进行大范围研究得出结论:癌症和饮食关系非常密切。在癌症发病过程当中,有35-40%的“贡献率”是和吃有关。所以,很多情况下,癌症是吃出来的,我们的防范也应该从管住“吃”着手。
  当然,我要特别声明一下,不仅癌症和吃有关系,今天一些常见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代谢综合症等,都和饮食有关。
  
  有的癌症是“补”出来的
  
  【何教授】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餐桌上的食物大大丰盛了,脂肪类、动物蛋白类食物的摄入量大大增加,但我们的肠胃还没有准备好。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国人的胃肠进化到能够适应今天的丰盛食物,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主持人】 请您具体说说。
  【何教授】 我在南京有个患者,做服装生意的,比较有钱,发现生了妇科肿瘤时才29岁,还没有结婚。她说,听说雪蛤能美容,就每年进补半斤雪蛤,都补了近10年了,效果明显,皮肤真的看起来特别光嫩细滑。我告诉她:你为什么会生这个妇科肿瘤,问题找到了,就是这每年半斤雪蛤惹的祸。
  今天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已经足够了,你再吃这种东西,皮肤是变好了,但由于雌激素水平也增高了,它促使乳腺、卵巢、子宫等妇科器官细胞极度增生,新的问题也来了。研究发现,动物脂肪或蛋白的摄入量与乳腺癌、肝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呈正比关系。所以,吃必须结合时代、结合社会、结合不同的人群,因人而异,与时俱进。
  
   和吃法大有关系
  
  【何教授】 还有一点,很多疾病和吃法大有关系,同样的食材,加工方法不同,对身体影响也不一样。
  中国人烹饪的菜注重味道,但从健康角度来看,大火、重油、多加辅料,很多时候会破坏营养,甚至产生有害成分。同样的食物,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最好是“过水”为主,就以蒸、煮、炖、熬为主要的加工方法,而不是“过油”。过油就是油炸、油氽,或者重油炒。至少要少放一点儿油,或者过油也不要高温,因为高温会破坏很多营养成分,甚至可能变成致癌物。
  此外,现在流行的熏烤、烧烤食物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除了日常熟知的亚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