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时好时

2011-12-29 00:00:00张昕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1年12期


  提起抑郁症,人们就会想到情绪低落、悲观厌世。其实,情绪时悲时喜,变化莫测也是抑郁症的一种典型表现。
  
  抑郁原来有两种症状
  据孙丽介绍,抑郁症有两种,一种是单向的,一种是双向的。单向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是一直处于低潮,无论如何放松都体验不到愉快的感觉。但双向抑郁症(又称躁狂抑郁症或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是呈弧线波动的,高低阴晴不定。躁狂时,思想奔逸、精力充沛、积极乐观、思维灵活,或脾气暴躁、行事冲动;抑郁时,则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极度自卑,甚至自杀。
  采访中,孙丽讲述了一个双向抑郁症患者的典型病例。刘雅是15岁的初中生。从初一开始情绪就时好时坏。经常前一分钟还欢天喜地高谈阔论,后一分钟则痛苦不堪,寻死觅活,同学都觉得她变化莫测。刘雅平时与父母交流少,有什么事也不愿与父母沟通。到了初三,她更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次,她向父母要钱和同学出去玩,父母没给。她生气地离家,企图服药自杀,幸亏被室友及时发现送往医院。孙丽说,临床中,像刘雅这样的年轻双向抑郁症病患不在少数。
  
  有一定遗传倾向
  据孙丽介绍,双向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遗传倾向,有时能够从家族中发现有精神病史、自杀倾向和失眠等案例;母孕期营养不良,如蛋白质供给不足也可能导致下一代双向抑郁;还有些患者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创伤、父母离异、童年被欺负等等,也容易落下病根。“双向抑郁症是多基因决定的疾病,不是某个特定因素决定的。”孙丽说。
  双向抑郁症易在春秋季节发病。春季万物复苏,气候回暖,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下降,多巴胺、单胺递质等物质分泌上升,激素水平紊乱会使人不适应而发病。夏季,人体适应了激素水平以后会维持稳定状态,到了秋季体内激素分泌再次发生变化,人体一时难以适应又会发病。双向抑郁症会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呈现循环发病的状态。
  
  易被误诊为单纯抑郁症
  据了解,双向抑郁症的平均发病年龄在15岁左右,最初起病多在青少年时期。根据国外研究显示,18岁以下首发抑郁症患者中,后被确诊为双向抑郁者占75%。
  临床上,双向抑郁症易被误诊为单纯抑郁症。孙丽说,这主要是因为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抑郁时的状态归结为逃避学习、沉迷网络、懒惰等。实际上,家长总是忽视了孩子的躁狂期,误以为是正常状态,而孩子开始抑郁的时候,家长就认为孩子只需要心理疏导。医生也不能观察到孩子的全部病情,所以极易误诊。
  
  中度抑郁患者要入院治疗
  孙丽指出,双向抑郁症在早期可以进行心理治疗,中度以上的则必须用情绪稳定剂进行药物控制,还需要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还要坚持两年继续用药。首发的双向抑郁患者,如果生活状态不理想,要坚持5年的药物治疗。如果配合医生坚持治疗,是可以恢复起来的。“抑郁症就像心理的感冒,很普遍、很正常,不要对抑郁症患者有任何歧视。”孙丽说,我们希望病人过上正常的生活,有良好的生活质量,而不是每天都躲在温室里面,被家长保护起来不接触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