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期便秘会“呆头呆脑”

2011-12-29 00:00:00张昕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1年12期


  都说老人容易便秘,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便秘也越来越常见。专家指出,调整饮食结构和改变生活方式是儿童改善便秘的重要途径。
  
  便秘的孩子越来越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便秘而来就诊的儿童是越来越多。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肠道科主任卢秉久指出,如果孩子每次排便间隔超过48小时,经各方面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即可视为便秘。便秘时间长了,会导致孩子食欲减退、腹胀甚至腹痛、头晕、睡眠不安等,严重的会出现脱肛或肛裂出血,对孩子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
  日本研究者曾指出,儿童便秘会变得“呆头呆脑”。研究中发现,2至6岁的儿童长期便秘者,精力不集中、缺乏耐性、贪睡、喜哭、对外界变化反应迟钝、不爱说话、不爱交朋友。经常性的便秘,儿童会感到腹胀不适,但因无法表述自己的这种不适,更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其注意力过多集中在便秘不适上,所以会对外界事物淡漠而显得“呆头呆脑”。
  
  学习压力过大也会导致便秘
  
  卢主任认为,儿童便秘多是功能性的,进食过于精细、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偏少是造成儿童便秘的主要原因。“便秘与进食的成分关系密切,蛋白质过量而碳水化合物不足,使肠发酵菌相对减少,影响发酵,大便呈偏碱性,干燥而致便秘。另外精米、精面粉较全谷类,渣滓过少,常吃也会导致便秘。”卢主任指出,儿童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室外活动过少,长时间看动画片、玩游戏,使精力过于集中而忽略排便。粪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过度吸收,也可以引发便秘。此外,上学的儿童容易因学习压力、生活紧张等情绪因素出现便秘。
  
   排便时要专心
  
  据卢主任介绍,治疗儿童便秘,还是应以调护为主。首先要尽量调整饮食结构。孩子的饮食要多样化,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品。其次,让孩子多做户外运动,因为运动可促进肠胃的蠕动。最后,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使直肠活动形成条件反射。对3岁以上排便不畅的孩子可考虑蹲位排便,有利于大便通过。解大便时不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要给孩子看电视、听音乐、讲故事、看图书等。
  专家小妙招
  “解决孩子便秘,软化大便是关键。”卢主任提醒,可适量服用芦荟软胶囊、麻仁软胶囊,外用开塞露,但不提倡长期用药。因为长期用药不仅会对胃肠黏膜造成损害,孩子还会产生依赖性,使便秘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卢主任在此推荐几个实用小方:
  1.食疗小方
  【材料】 苏子5-10g、决明子5-10g、杏仁5-10g,蜂蜜5-10g。(体重30公斤以下儿童各5克,30公斤以上者各10克)
  【功效】 方中苏子、杏仁降肺气润肠通便;决明子清肝火润肠通便;蜂蜜健脾和胃润肠通便。综合全方,具有降肺气、通腹气、润肠通便的功效。
  【制作】 将苏子、决明子、杏仁用纱布包好,放入杯中。加入少量蜂蜜,用开水冲泡,代水饮,或用电热杯煮沸饮用。
  2.推下七节骨
  沿着孩子脊椎,从第12胸椎向下推到尾骨,用力要适中。每天早上推1次,每次5—10分钟,能够提高孩子胃肠功能,促进排便。
  3.腹部按摩法
  右手四指并拢,每天在孩子的肚脐周围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按摩,每次5—10分钟,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排便,而且有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