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病生于痰”, 倘若一个人痰多则无疑是众多疾病的征兆,而痰的种类多种多样,要想治好,难就难在找到生痰的根源。中医师提醒,治疗痰多最好不要相信偏方,先辨证后治疗才是治痰硬道理。
【寻因】
中老年人痰多是“虚”儿童痰多是“热”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痰多多是由脾虚、肺虚、肾虚导致,而儿童痰多则是肺热导致,两类人群不适合服用同样的药物。由于痰多由众多原因导致,如外感、内伤、饮食不节等,所以先辨证再进行治疗才是硬道理。
【治疗】
痰多是病兆,治疗需辨证
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古人早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痰可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五个种类(详见延伸阅读)。治疗痰多要从分辨痰的种类入手找到根源,正所谓“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如肺热生痰,清热降火痰就会消除;脾虚湿盛生痰,健脾燥湿即可。下面是介绍的几种常见的治疗方剂。
苓甘五味姜辛汤 (针对寒痰)
处方以温里祛寒药(如干姜、肉桂、细辛、花椒、附子)、温化寒痰药(如半夏、白芥子)、止咳平喘药(如白前、百部)配合而成。
【组成】 茯苓12克、甘草6克、五味子6克、干姜9克、细辛6克
小陷胸汤 (针对热痰)
处方以清热泻火药(如黄连、黄芩、大黄)、热清化痰药(如贝母、栝楼、竹沥)为主,配合相应药物组成。
【组成】 黄连6克、半夏9克、栝楼实15克
止咳散 (针对风痰)
处方以疏散外风药(如荆芥、防风等)、止咳化痰药(如紫苑、冬花、百部、白前等)组合而成。
【组成】 桔梗炒、荆芥蒸、紫苑蒸、百部、白前熬各9克,甘草3克,陈皮6克
二陈汤 (针对各种痰症)
处方以既可健脾,又可祛湿化痰之药(如半夏、陈皮、茯苓等)为主。
【组成】 半夏、橘红各10克,茯苓9克,炙甘草4.5克
“治痰通用二陈”,这是一个“万能”方剂,方中橘红、半夏贵在陈久,陈药不会过于干燥,“二陈汤”因此得名。
之所以说它是“万能”方剂,是因为:属风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属寒痰者加干姜、细辛;属热痰者加栝楼、竹黄、黄芩;属食痰者加枳壳、神曲;属顽痰者加礞石、海浮石。
【误区】
老人治痰不宜用胖大海
治疗喉咙痛、痰多,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选择甘草或胖大海。但是,这种做法在中医看来有些偏颇。甘草有化痰的本领,如果痰很黏,吐不出来,服用甘草能够化痰,这样,痰就可以吐出来了,但是,它只是化痰,并没有祛痰,治标不治本。而胖大海则是老年人不应该服用的,胖大海确实有祛痰功效,但是只是针对热痰而言,而老人的痰几乎没有热痰,吃多了胖大海可能会适得其反。
【延伸阅读】
怎么辨别痰的种类?
?茺 寒痰:由寒邪侵犯肺所致,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
?茺 风痰: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粘痰,病人怕风,舌苔初白后转薄黄。
?茺 热痰: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受灼而转化为黄色粘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
?茺 湿痰:由湿邪侵入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水湿凝聚成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
?茺 燥痰:因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粘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自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