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今年45岁,前阵子由于公司事情多,常常黑白颠倒,后因胃疼、呕吐来到急诊挂号。经急诊医生诊断,严重怀疑是心脏出了问题,让其做心电图检查。王先生家人不能理解,因王先生之前的体检表明身体很健康,心脏没有毛病。医生坚持让其做心电图。结果心电图显示,王先生已发生大面积心肌梗塞,多亏抢救及时才没造成遗憾。
急性心肌梗塞多无病史
协和医科大学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孙宏涛副教授说: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一种严重临床表现,表现为持续的胸骨后疼痛,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同时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大部分急性心肌梗塞是突然发生的,之前一般无心脏病的病史。但仔细询问病史,大部分往往有肩背部疼痛、心悸、烦躁、心前区疼痛等情况,因之前无心脏病病史,所以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从而导致猝死。
每个人都存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梗死往往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急性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少数也可见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相应冠状动脉灌注的心肌发生心肌缺血、坏死。所以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大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液中“脂肪类”的“垃圾”不断在血管壁上沉积,如同下水管道,管道内的垃圾越来越多,管道就可能越来越窄,当阻塞到一定程度(血管狭窄超过75%)时,就会出现心肌供血不足的表现,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临床表现。动脉粥样硬化的这个过程就如同弹药库里的炸弹的制造,可长可短,炸弹可多可少,无论是儿童还是老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过程无法避免。我们之所以目前看似乎是正常的、健康的,是因量变还未发生质变,炸弹还没有被引爆。在某些诱发因素下,健康人可能突然倒下,这样的诱发因素可以是一次激烈的争吵,也可能是几天失眠,甚至是一次饱餐。
多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孙宏涛表示,记者、医护人员、白领、企业家、司机这些人群都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临床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突发猝死,多与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良等有关,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肥胖、过度劳累等因素均为危险因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绝对戒烟、低脂饮食、控制血糖、减轻体重,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有效避免大多数心肌梗死这样的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塞有征兆
孙宏涛说:对于大多数冠心病发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是有征兆的,征兆可轻可重:知道这些征兆并正确处理,有时可以救命。
1.极度疲劳感。
2.身体疲劳时,胸骨后突然出现绞痛,或者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的压迫感,这种压迫感被很多病人描述为“被人卡住了脖子”或者胸口压了块大石头,喘不上气来。提示还有“莫名的恐惧感”。
3.胸骨后的疼痛放射至肩、颈、手臂或上腹部,并伴有剧烈呕吐、大汗淋漓、手足冰冷,至休克。
4.熟睡中突然憋醒,感到胸闷、憋气,需要坐起来才觉得稍舒服些。
5.无原因的突然出现一阵心慌、眼前发黑,有跌倒感,伴大汗淋漓。也就是“啥也没有干”,突然昏倒。曾记得一位病人就是看电视时突然昏倒,伴大汗淋漓,几分钟后自己苏醒过来,后来在医院里被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6.上楼时出现心慌、气急。
7.原来有心绞痛,心绞痛发作频度、时间明显加重,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4分钟内抢救为最佳时间
一旦出现上述情形,应该高度怀疑冠心病发作,甚至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要知道4分钟内抢救为最佳时间,这段时间正是抢救病人生命的黄金时间!
冠心病患者如出现心绞痛,要绝对卧床休息,环境保持安静,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同时舌下可含服消心痛、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血管的药物。若多次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仍不缓解,胸痛持续30分钟以上,应考虑心肌梗死的发生,应立刻嚼服阿司匹林300mg,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请医护人员帮助送往医院求治,若手边没有备用药物,则让病人卧床休息,静待医护人员的到来。同时安慰、鼓励病人,帮助其克服恐惧感。
对于突然意识丧失,心跳停止的病人,家人不要轻易搬动病人,而应在呼叫救护车的同时,争分夺秒地就地行心外按摩。
对出现这些征兆的其他病人,可以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