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运用

2011-12-29 00:00:00邓华毅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1年5期


   课堂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来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应怎样运用评价语言呢?
  一、课堂评价应坚持“平等对话”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才能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零距离”,进行“对话式”评价,师生才能敞开心扉地交谈,让学生感到教师不是在评价他们,而是和他们一起探究,一起学习。学生只有从内心上感到安全和自由了,才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才能显著。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要以关怀、关爱、理解、赏识的心态来评价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二、课堂评价应坚持“包容理解”的原则
  包容性评价是指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偏离主题的答案,教师不要简单否定,而要学会包容回答“错”的答案,赏识并提取其正确的成分加以表扬,从而有效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许多学生在作出回答时,答案虽不完全正确,但错中有对,对中有错,哪怕就是不正确的答案,毕竟也是他们加以思考后的智力劳动成果。动辄否定,势必将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对于平时回答问题不够积极的后进生,更要注意理解和保护。
  例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体会“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一句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句话,此时此刻,邱少云的心中会想些什么?”有学生回答:“邱少云会想,太烫了,我快受不住了,谁来救救我?!”又有学生回答:“邱少云会想,怎么这么痛?这下没命了,我要死了,要是现在下场大雨救救我多好啊!”两个学生的回答应该说是富有人性的,因为邱少云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生命。如果教师没有引导,无心点化,而是硬邦邦地挡了回去,那课堂热情没了,灵感飞了,人性被抹杀了,生命也就失去了光彩。
  实践证明,包容性评价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自信,树立起自尊,感受到成功,享受到参与学习过程的快乐。
  三、课堂评价应坚持“启发激励”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及时性评价,属于“即兴创作”。不管是传授文化,还是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都离不开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可许多教师也许是出于对学生的尊重,总是习惯一味地为学生叫好,课堂上一个劲地为学生喊“棒”,即使错了也“棒”。学生固然需要鼓励,但如果不求实际地廉价表扬,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反而会把他们引向思维的歧途。面对学生错误的理解,应该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如“再试一试你会做得更好”;“你应该再把课文读一读”等。
  例如,我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在谈自己对狐狸的看法时,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我认为狐狸很聪明,而且很有恒心,因为他善于观察,不断改变说话口气,直到乌鸦开口。”学生回答与众不同,富有创新,但如果在鼓励学生独自感悟时,不顾文本价值取向,把这种违背“诚信”的不道德行为,视为“聪明”来欣赏,那么,怎么看待社会上江湖骗子的丑陋行为呢?如果教师持反对态度,否定学生的观点,又会让学生失去灵感,抹杀学生个性。因此,教师在肯定他的思考与众不同之后,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研读、体验、讨论和争辩进行甄别和评价,达到深化认识的目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当然,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将是千变万化的,教师要做到准确评价还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有针对性地作出不同的评价。其次,评价语言力争做到丰富生动、机智巧妙、幽默、善于创新。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