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复习课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拓展和提升的作用。复习课的任务在“理”,一是理清知识,二是理清思路。它既不同于新授课,又不同于练习课。复习课所要解决的既是知识上的一个“面”,又是知识上的一条“线”,面和线是由许多点组成的,所以它的内容就是点、线、面三者的结合,缺一不可。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迫于应试的压力,复习课的练习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机械、重复枯燥、被动应付等诸多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复习课的练习设计应当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核心,既要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又要渗透思想教育,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有鉴于此,走“轻负高效”之路,应该成为我们进行复习课练习设计时努力的方向,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凸显练习的趣味性
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根据这一特点,设计练习时,要突出练习描述方式的儿童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也可以用学生与教师比赛的形式出现。这些都是我们提倡的练习出现形式。其次,还要凸显练习材料的魅力,选择学生喜欢的材料活动,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喜欢上复习课。
如在四年级“小数的大小比较”复习课中,我在设计练习时,尽可能提供内容有趣的题目,打破常规的两个数比大小的枯燥形式,设计了有趣的扑克牌游戏:
■■■■ ■■■■■(每个■代表一张扑克牌)
设问:每张扑克牌背后是1——9当中的一个,现在这些扑克牌组成的两个数谁大谁小呢?
如果让小数点参加进来又会怎样呢?
■■■■ ■■■■■
设问:右边数的小数点由你支配,两个数的大小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这个小游戏,全体学生都喜欢参与,每一个学生都积极思考,个个争着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玩中不仅复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而且还复习了整数的大小比较。学生真是乐此不疲。
二、凸显练习的应用性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能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里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在复习课教学中设计练习时,应设计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取材或联系学生生活,或关注社会实际,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背景,让学生在解决生活数学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上“小数乘法”复习课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六(1)班55名学生和3名老师要去科技馆参观,科技馆的票价如下:
成人票:30元学生票:打七折团体票:250元(10人)
你能设计出比较合理的购票方案吗?
再如选择题:一个数是10,先增加10%,再减少10%,结果会()。
A.增加B.减少 C. 不变
这是一道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后非常典型的练习题,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掌握情况。然而,由于其缺乏现实背景,给人以刻板、沉闷的感觉,导致学生对解答这样的练习题缺乏兴趣。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新课改“注重教学内容现实性与应用性”的理念,改造成如下的练习:
王老板以600元钱买进一张电脑桌,增加20%后再出售,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无人问津,王老板就告诉店员将现在的标价降低20%卖掉。算一算,王老板卖出电脑桌后是亏了还是赚了?
给原来练习增添了“卖电脑桌”这样的现实情景,将研究视角直接切入到现实生活中,恰到好处地将“学科数学”与“生活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应用题”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应用能力。以上两个例子都说明了教师对复习课的练习选材、内容和形式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应用性练习,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凸显练习的综合性
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应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存储”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新知识的主动学习”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机械照搬,数学能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在单元复习课或学期总复习课中,教师可以将有些知识进行综合,设计一些需要运用几个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在六年级总复习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
一个长方体的木块,它的所有棱长之和为108厘米,它的长、宽、高之比是4:3:2。现在将这个长方体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凸显练习设计的综合性,不仅有利于巩固知识、发展技能,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价值观的形成。
四、凸显练习的拓展性
所谓拓展性练习,是指学生在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延伸和发展而设计的练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观察、比较、综合和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它是面向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而设计的。
1.“一题多解”练习
例如在复习多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如下练习:
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求中间的大三角形的面积。(单位:厘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解法吗?
这是“一题多解”练习,学生通过练习,不仅能巩固对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而且能灵活掌握分解、解答、组合、旋转和割补等方法,使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发展。
2.“阅读调查”练习
将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处,激发兴趣。例如,某报刊上有一个栏目“让数学告诉你”,从数学这个角度可观察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果选用这些资料设计练习,不仅使学生对材料内容感到真实可信,而且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如在百分数的复习课中,我选择如下阅读资料调查作为练习。
中华民族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宏大、投资最多和解决吃水人数最多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正式开工了。请你阅读下表,并说说:我国为什么要投入如此多的资金来搞“南水北调”工程?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在多方面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思维向某一方向发散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集中思维的配合,需要严谨的分析、合乎逻辑的推理,在发散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法中,也需要通过比较判断,获得一种最简捷、最科学的方案与结果。思维的发散与集中犹如鸟之双翼,需要和谐配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到新的水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我们既要对传统练习设计的经验进行扬弃,汲取其中的合理内涵,促进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形成,又要更新观念,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大的选择空间,让他们得到成功的体验,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要对复习课的练习进行适时、适度的开发,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单调的、枯燥的,从内心更愿意亲近它、喜欢它。复习课教学与练习设计也要有详有略,避免遍地开花,要突出针对性,这样一定能保证复习效果。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