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2011-12-29 00:00:00傅东辉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1年7期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指出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觉得数学知识乏味无兴趣,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数学课堂脱离实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曾一针见血地分析道:“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因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面,我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情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内容设计的“生活化”
  数学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理解,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这是儿童学习数学与成人不完全相同之处。因此,组织儿童的数学学习,应源于他们的数学现实。
  实践证明,设计富有生活色彩而且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教学,一定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使注意力变得自觉、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平行和相交”一课时,根据学生体育活动中经常跑步和踢足球这一生活实际,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校运动场的跑道和足球门的画面,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然后问:“跑道的白线、足球门的门柱、门柱和横梁都有着怎样的位置关系呢?还有我们教室的窗户、黑板、桌椅等物体,它们的边与边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和研究这样的位置关系。”这样就把学生由书本带到了现实生活情境中,让学生通过看、摸等途径来感受相交和平行,感受“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或相交产生情况不一样”这一教学难点。同时,学生在天天看到的实物中直观、具体地理解与欣赏到了“平行和相交”这一数学知识。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发现数学其实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随处都有着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会用数学的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意识得到培养。
  二、基本技能训练的“生活化”
  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学好数学知识,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但是单调重复的基础题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进行设计。
  1.设计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和知识点的训练。
  2.找出生活中相关的一些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后,出示了这样一个生活问题:小明的妈妈带他到商店去买运动服和运动鞋,带了600元,运动衣345元、运动鞋179元。阿姨给他妈妈找了17元,找对了吗?”由此引发学生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现实情景体验的“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适当作些变形处理,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我曾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分类”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超市的物品摆放场景图,一层层放的整齐的不同类的货物让学生“啧啧”称叹,学生在无意识中对于分类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我出示超市的一则招聘广告,告诉学生现在这家超市要招一名经理,条件是要会整理货物。学生一听可以当经理,个个跃跃欲试,于是全班学生一起动手在自己的桌面上摆放起来。活跃的气氛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使学生体会到“分类”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新教材中,许多知识的学习都含有丰富的实践活动因素,如果脱离现实就容易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困难。如一年级下册的“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就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少。为了弥补学生学习上的这个不足,我在课堂上设立了一个小型的购物中心,摆有练习本、橡皮、卷笔刀、水果等物品,要求学生自己计算找回的钱数。学生们个个开动脑筋,纷纷用自己手中的模拟人民币来购买。在真实有趣的购物活动中,学生有效地活用了“1元=10角、1角=10分”的换算规律,并且推陈出新,构建了自己特有的思维模式。
  四、数学知识运用的“生活化”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应及时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应用中更深刻地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并通过应用促使学生更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主动地运用数学。
  我在教完“吨的认识”这一内容之后,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一个月的用水量,并记录下来,针对数据自己进行分析,同时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有没有再减少用水量的可能,再在全家评选出一名节水监督员。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对“吨”这一重量单位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责编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