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以数学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进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潜能的发挥离不开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都不可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也不必暗示,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意识。那么,在数学课上如何具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设置问题策略
1.教师巧妙设置问题情境
在学新知识时创设问题情景,在关键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如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中学习“毫米”的单位换算时,我出示了一道题,先在黑板上写“2、20、200”三个数字,然后问学生:“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三个数连起来。”顿时学生议论开来,有的说:“分别在数后面加上元、角、分可得2元=20角=200分。”有的学生说:“分别在数后面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2米=20分米=200厘米。”这时教师为了揭示课题便提出问题:“如果其中一个单位用毫米,又该如何填写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经讨论,一下子就得到了答案:2米=20分米=200厘米,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正确的说法,学生更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单位换算的学习上。
2.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牢固掌握,除了教师要对学生设置问题外,还应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分配注意,把握问题的实质。学生自己提问的步骤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第二步,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第三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质疑,并辨别问题的优劣,逐步使学生善于提问。
二、探索问题策略
学生探索知识是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自己走向成功。
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不是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最后得出正方形的特征。
上课开始时,我先让学生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再用尺量一量四条边的长度,并提问:“通过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动手量了起来,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接着我又问:“如果不用量的方法,你能不能想出用别的方法来说明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呢?”学生拿着事先准备的纸片,略加思考就回答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可是这样只能得到对边相等而不可能证明四条边相等呀?学生们一下子就被难住了,我稍加提示,要得到四条边相等必须邻边也相等。于是有个学生举手了,他两次对折以后,发现四条边都重合在了一起,由此可以证明四条边都相等。看着自己动手得出的结论,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高涨,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了不断地探索问题,培养了创新意识。
三、解决问题策略
问题解决是人们面临新的问题情境,发现了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缺乏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探求处理办法的心理活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过程的基本的思维策略。
1.联想。探索需要联想,“联想”是一种重要的探知方式。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宽广的领域,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如在数学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中“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学生们利用周长的定义,都列式为“长+宽+长+宽”,有个学生举手说有更简便的方法,可以看做是两个长和两个宽,所以列式为“长×2+宽×2”,我当场就表扬了这个学生爱动脑筋,鼓励其他学生都向他学习,并提出能不能想出更简便的方法。于是学生们又积极思考,分析图形,得出可以看做是两个长加宽,于是列式为“(长+宽)×2”。我肯定了他们的答案后,又紧接着问:“正方形的周长该如何计算呢?”学生们利用刚才学过的知识一下子就联想至“边长×4”。
“联想”使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如发挥其结构功能,就便于探索,利于创新。
2.求异。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式之一。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有一次,我在讲解周长的计算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88厘米,宽26厘米的长方形,如果把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在分析时,我让学生先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再算了正方形的边长。一个学生举手说不必先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只要先算出长与宽的平均数就行了,即“(38+26)÷2=32(厘米)”。对这个学生的不同解法,我给予了奖励,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不同角度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实践。实践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数学本来就是客观事物数量关系、空间位置形成的抽象知识,是实践经验的概括。
有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纸对折以后,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条题看似简单,但对于刚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未免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图来,并添加适当的辅助线,然后让学生从中间辅助线将图剪下,再计算长方形周长所需的“长”和“宽”。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8+4)×2。通过实践,开拓了学生的思路,锻炼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创新意识。
总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处处做有心人,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思考,促进思维发展,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素质的目的。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