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往往因为词汇积累不足、缺乏生活体验,对作文望而生畏。随着技术的提高,网络已渗透到课堂中来,我们也可以试着将网络应用于作文教学。
一、全方位的观察。放飞想象
利用网络,可将事物按要求从整体到部分、从远到近、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引导学生反复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
中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特征是词语概念,它总是和事物表象紧密结合着,脱离了一定的表象,学生就很难人情人景。如在教课文《看荷花》时,我设置的拓展延伸环节是写一写荷花。我先让学生从网上查阅关于荷花的图片和文字。当千姿百态的荷花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们脸上绽放的异彩,听到了声声赞叹。我便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观察:你查到了哪些荷花?叫什么名称?花、叶、茎等部分各有什么特点?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兴趣极高。他们有的从整体上观察荷花,有的观察了荷花的某一部分并进行想象……此时此刻,学生已完全沉浸在荷塘美景里了。趁着学生的那股热情,我便让他们给大家说一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有话题、有情境,他们似乎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再通过课件演示五颜六色、姿态各异的荷花,激活学生脑海中的生活画面,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看到荷花的景象。在亲身体验后,学生鲜明的语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他们有的说:“荷花的叶子翠绿鲜亮,多么像一片片绿色的翡翠呀!”有的说:“我看呀,这荷花叶子就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特别漂亮。”还有的说:“它的花瓣尖尖的,好像宝剑,剑锋直指蓝天。远看,粉色的花瓣拥着淡黄的花蕊,简直完美无瑕。”学生众说纷纭,妙词佳句从他们的口中接连不断地涌出。我便趁热打铁,让学生拿出笔来写荷花,把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都写出来。在学生描述荷花、赞美荷花的过程中,我又渗透给学生常用的观察顺序,如按空间顺序观察、按事情先后顺序观察、按时间顺序观察、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按空间顺序观察,适合观察景物;按事物先后顺序观察,适合观察事情;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适合观察动物、植物,或是静止的物体。一般怎么观察就怎么写,所以观察有顺序,作文就有条理。
由此,这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写作时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全面的素材。丰富构思
每当教师布置作文题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没什么可写,这就陷入了僵局。在说话训练中,学生大都是闭口不言、犹犹豫豫、启而不发。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材料可写,有话可说。
利用网络为学生的乐说、乐写创设美的情境。比如。指导学生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写动物就要抓住它的外形、动作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来写。我在指导时,先让学生在网上搜索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图片,让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这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并记录下来;再对其生活习性进行搜索了解,写同一种动物的学生还可以互相交流,充实自己的资料;然后,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动物的特点。有了这些素材,学生的作文变得丰满起来。言之有物,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作文也就并非难事了。学生不仅说得头头是道。而且生动、形象。同时。这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让他们体会到了搜索的乐趣、学习的轻松。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得到了提高,学会了怎样来构思一篇作文。
三、全新的视觉。加深物色
利用网络创设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眼前有物、胸中有情,才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让学生具体地描写一种植物,既要抓住静态,又要抓住动态。在不同季节(春、夏、秋、冬)和不同时间(早、中、晚),植物的形状、颜色、气味也会不同,如果真要观察,岂不是要一年,甚至更久?现今,网络可以提供更为有利的观察条件,学生可在网上查阅自己最喜爱的植物,让五彩缤纷的动感画面展现在自己的眼前。如可以给学生展示各类植物的生长规律,从萌芽、出叶、抽枝、开花到结果。这样,学生的视觉、思维空间就变得宽阔起来,其写作的欲望被激起,何愁他们写不出精彩的作文?
又如,写一篇名为《你最向往的地方》的作文时,学生可以先在网上选择自己最向往的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再将观察到的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景象进行整理;然后将文本、图像等进行重新整合、加工,一篇精美、感人、富有质感的作文就出炉了。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整个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导。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有丰富的联想,学会采用多种写作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描绘的景物形象化,这样就能使文章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有机地融为一体。
可见,合理运用网络,从学生的感受出发,不仅为学生注入了灵感,还能够使他们提高能力和拓展视野。只有这样进行写作训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写、怕写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