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小练笔”也称“随文练笔”,就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文本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这种随文练笔有着灵活,小巧的特点,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强化习作技能,巩固训练目标,又因为其练习内容活。方法多,密度大,能表达学生真实想法,相对于正式作文课也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因而深受学生喜爱。有利于学生习作智慧的培养。
一、仿写文本。有效迁移
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要善于模仿。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之处,把握课文的精彩之处,让正处于作文起始阶段的三年级学生仿写类似的内容,把写作的难度降到最低点。这样的小练笔,除了可以解决学生写作时没有素材的窘境,又能让阅读理解与语言文字表达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比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课文第三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原野的迷人景色。教学完这一小节后,我引导学生结合平时观察,说一说自己在课外活动时都玩些什么,都有哪些形式。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挑选记忆最深刻的给大家描述。动进行交流。然后,我要求他们把刚才说的模仿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下来,挑选其中的两到三个活动内容具体写一写,突出“课外活动热闹非凡”。学生们胸有成竹,笔尖飞舞。其中有一位学生写道:“课外活动真是热闹非凡。走廊里,很多女同学在跳牛皮筋。瞧,她们跳得多欢快啊,辫子随着身体的跳跃飞舞着,多么像决乐的小精灵;操场上篮球架那边,好多男同学正在打篮球,他们动作敏捷、龙腾虎跃,使出浑身解数去抢篮球,当篮球进筐时,围观者准会响起一阵阵叫喊声;看!那边一伙人围着在干什么呢?原来他们在打弹珠呢,看他们一个个紧盯着弹珠,生怕自己的弹珠不见了似的。”
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仿照文本语言,既有“课”的影子,又有心灵的折射。这种仿中有创的练笔,不仅开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而且还创生了文本的再生资源,这正是仿写式练笔绽放的活力。
二、填补空白。丰富内涵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同样,空白也为学生打开了通往作者心灵的大门。学这样的文奄,教师可充分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学生通过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mg//FpLAxxHWlwMqp4Yj2lFga9iCazF/GFT2IPJtS4=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
如《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中的第三小节写道:“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这段话情感浓厚、句式工整,抒发了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对邓小平爷爷的无限崇敬和满腔热爱。在课前,我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他们已经对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有了深入了解。在动清而舒缓的音乐声中,学生们读得十分动情。这时,我抓住课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设计了如下的“小练笔”:
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时,祖国人民会说:“_____”;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时,澳门、香港的同胞会说:“_____”;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时,台湾同胞会说:“_____”;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时,外国友人会说:“_____”。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将自己最想对邓小平爷爷说的话写下来。随着舒缓动情的音乐,深刻的课堂感悟和课前广博的积累激起了学生“一吐为快”的热情,一段段充满深情的话语在学生的笔下油然而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样的补充练笔,既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三、续写结尾,放飞思绪
有些文章的结尾戛然而止,言犹未尽,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往往使人浮想联翩。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续写故事,培养创新精神。同时注重渗透人文思想,让学生学会做人。如,学习了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我引导学生猜想南郭先生后来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学生通过大胆创新,编出不少富有哲理的故事,有的想象南郭先生刻苦练习吹竽,重返了岗位;有的想象南郭先生仍旧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直至穷困潦倒;还有的想象南郭先生正视自己,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如果说阅读教学点燃了思想和情感的火花,那么。有效而有力度的练笔就会使火花进一步碰撞、跳跃,延伸的是文字,升华的则是情感与思想。只要坚持,作文便不再会是学生最头痛的事情,语文课堂也会因小练笔而大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