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语文教师语言魅力的提升与修炼

2011-12-29 00:00:00金贤芬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3期


  语文教师从事的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与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学语言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严明的科学性、鲜明的教育性、丰富的情感性、深刻的启发性,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流畅、生动、清晰、准确、简洁。我曾有幸听过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等大家的课,他们的教学语言如涓涓流水,于波澜不惊之处见功底,于精炼之处见精华,于谆谆教诲之处见深情,使教师语言真正达到了真实、朴实、扎实。课毕,我的心中仍回荡着一种温暖的、“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我想,这正是教育的成功之处吧。
  我认为,教师的语言提升与修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一、让教学语言“活”起来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是源头活水,要把话说鲜活,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而教材本身便是很好的具有典范性的文本,教师要以教材为学本,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教师需要在文本之外用相关的课外知识来充实课堂,在导入时充满激情,在过程中加以引导,在结语中给予迁移。名师窦桂梅的课堂便呈现了语言美的极致,她的主题教学研究与探索给我们带来了激情四溢的课堂,带来了高潮迭起的课堂,而她的课堂也是“书香梅林”,令听者动容。令学生动心,让人获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靠读一本教参、一本教科书所能达到的,教师语言的锤炼要以阅读为基础,以课堂为阵地。
  教学语言的“活”具体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式活
  低年级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的语言形式,高年级读剧本、演讲、访谈,甚至评书、京剧念白的语言形式,皆可在课堂上呈现。如教学《梅兰芳》一课时,先清唱两句《霸王别姬》不是于永正老师的专利,人人都可用。根据文本特点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既发挥了教师的特长,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何乐而不为呢?教学低年级课文时,可以进行即兴模仿、角色扮演;教学高年级时利用评书导入,或以专题采访、排练课本剧等形式来呈现语言的不同表现形式,这都是根据儿童心理摸索出的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形式。
  
  (二)语调活
  教师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听觉效果,而同一语速、同一表情下的语言表达会让人产生听觉疲劳。教师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向学生传达信息。如教授《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教师饱含深情的教学语言,把人们翘首盼望总理的焦急,回忆与总理在一起的幸福,对失去总理后的痛心与怀念之情,通过表情及语气、语调演绎了出来。这便是教师语言的高妙之处。
  
  (三)内容活
  这里指教学语言的丰富性、趣味性、启发性、目的性,即使是数学语言也讲究与生活的联系。教师的语言要随着教材的特点而设计,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学生的年龄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教师的语言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教学语言“精”起来
  
  现在,课堂上花哨的东西多了,扎实的东西少了;教学的手段多了,语言的魅力少了。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课堂的高效上,教师语言的精炼、规范、清晰,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教师语言的精炼首先体现在“简练”上。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一节课40分钟,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心中应当有数。现今流行拐弯抹角的导入,绕得学生不知所云,最后教师只好揭开谜底,或者生拉硬拽引人正题。这既占用了课堂的宝贵时间,又没有落实教学任务,真是得不偿失。
  其次,教学语言的精炼还应表现在“简单”上。教师要有化复杂为简单、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而不是把简单的道理说复杂,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如王崧舟老师在执教《普罗米修斯》一课时,仅用了“这不是讲述人的故事,也不是讲述物的故事,是讲述神的故事”一句话,就揭示了神话故事的体裁特点,又理清了文章的主旨,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本课讲的是哪些神的故事。当学生在初读文本之后,王老师又引导学生“简简单单地说”,教给学生概括与提炼的方法。简单却不失高效的教学语言,是我们的课堂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
  
  三、让教学语言的情“浓”起来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彰显生命价值的载体。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见,只有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首先,教师要以情动人,先要“动己”,达到“情自肺腑出,方能人肺腑”的境界。教师在课前必须很熟练地掌握所要讲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语言技巧,轻松自如地讲解,从而让“情见于辞,发于声,触于理”。再以王崧舟执教的《普罗米修斯》一课为例,在调换次序读、师生共读一二自然段之后,教师问学生:“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继而引导学生用“茹毛饮血”这个词语来概括人类有火之前的生活。教师随即用了这样一段充满感性的语言设计:“面对茹毛饮血的生活,面对漫漫长夜,面对无边的黑暗与恐惧,人类最需要的是什么?”生答:“火。”“你听,饥肠辘辘的人在呼唤(火),恐惧的人们在呼唤(火),寒冷的冬天来了,人们在呼唤(火)……”
  在教师诗意的语言意象中,学生的想象逐渐形成具象,让“想”伴随“象”,五个“火”字的回答字字含情,声声有意,人类对火的向往之情激发了所有人的共鸣。
  “真、善、美”的课堂,在任何时候都是能够打动人心的。教师的教学要有情,评价要有情,指导要有情,这样才能使授课内容与讲课激情高度统一,从而凝成一个和谐的课堂。
  记得第一次听于永正老师的课是一节作文课,指导学生如何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那节课有个学生哭了,我也哭了。于老师自始至终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没有用什么高科技手段,而他的大爱至善给了所有在场的人以感动和启迪。在习作评价环节中,他先请班长上台,悄悄对他耳语:“请你请三位同学上台念自己的作文。一位是平时作文写得好的喜欢作文的同学,一位是作文成绩马马虎虎的同学,一位是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同学。”注意他的措辞。对作文写得不好的同学,他说成不爱写作文的同学,这是在运用语言技巧吗?这样说是因为他心中有学生呀!当那位所谓的作文成绩不好的学生上台时,我们看到的是不安与紧张,听到的是不太流畅的朗读。但于老师说:“不要慌,不要怕,说得很好,我给你找到了三处亮点:逛公园的开头一句话写得好,‘热闹非凡’这个词语用得好,结尾‘小鸟儿回家了,跳皮筋的小朋友也回家了,公园里又安静了’这句话写得非常好。文章个别语句和结构还有些地方需要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嘛!刚才老师和同学们已经给你提了很好的建议,回去好好改,基础部分我给你八十分,三处亮点加三十分,一共一百一十分,好不好?”他随即拿出红笔,在那个学生的作文本上写下了八十加三十等于一百一十分。没想到那个学生接到作文本的时候竟然满脸通红,满含热泪,对于老师哽咽地说:“老师,谢谢你,我的作文从没得到过八十分,我从没想过得到这么高的分数。”他再也说不下去了,哭着回到了座位。你难道说这是在运用语言技巧吗?我说不是,这是世界上最真诚的、最平等的、最感人肺腑的语言。教师的语言魅力不等于语言霸权,而是要通过言语这一交流形式创设自由、平等、真爱的课堂。
  综上所述,教师自身语言的提升与修炼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育人能力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彰显语言的魅力,情浓、语浓、味浓的高效课堂应是每位教师毕生所追求的境界。我想,这也是课堂的真正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