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和感悟的特点”、“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里所说的就是语文教学活的灵魂——感悟。我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的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感悟是阅读主体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是对言语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整体把握,获得的是言语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总和。
一、读品“共舞”,“悟”出语文之味
叶圣陶指出:“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可见,读始终是学习语文的一扇最重要的窗口。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在“悟”之后能升华“读”,读出情,读入境。因此,在教学中就应充分地让学生读,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浏览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接触文本语言,读出层次,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悟向纵深,感悟课文的情、理、意、趣之味,达到入情入境。
以《奶奶的白发》一文为例:在品读第一小节时,我抓住了“好奇、雪白雪白”进行教学。“好奇”的样子可以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而“雪白雪白”则可以通过颜色的对比,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一方面感受到奶奶的头发特别白,像雪一样,另一方面又激起学生更大的疑问:“为什么会这么白?”
“那奶奶听了我的话后,她又是怎么说的呢?”学生的好奇心早已高涨,很自然地去读第二小节。这里让孩子自读,自主感受奶奶的慈爱、对下一代付出的劳苦和艰辛。
“那么当奶奶说,她的这一头白发有的是你给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呢?你会想些什么呢?”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体会,能激起学生心中的万丈波浪,他们不仅与文章交融,产生共鸣,并进行消化、过滤乃至吸收,而且被打开了视角的窗口,超越课本,着眼更广阔的天地,从而使自身的创造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二、接轨生活,让“悟”走进学生的心灵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永远是学生感悟文本语言的沃土。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生活,与生活接轨,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领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语文的美,发展应用语文的能力,真切地让“悟”走进学生的心灵,最终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完整化归。
如《不合群的小蝌蚪》的教学:
师:哦,原来这只调皮的小蝌蚪是青蛙的孩子,如果是青蛙妈妈和孩子走丢了,你们想青蛙妈妈的心情会怎样?
生:如果孩子走失了很长时间了,妈妈就会担心的。
师:对呀,那可怎么办呢?你们能不能帮青蛙妈妈想想办法呢?
生:青蛙妈妈可以去问问小蝌蚪的朋友,看看他到哪儿去了。
生:可以到小蝌蚪常去的地方看看,也可以发动亲戚帮他找。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但是你们能不能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最好让更多的朋友都来帮他找。
生:可以到电视或广播上去做广告。
生:可以写一张寻儿启事贴到树林里。
师:大家的办法可真多,下面就请大家帮帮青蛙妈妈,替她写一张寻儿启事吧。不过,写寻儿启事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要写清楚青蛙孩子的形状、颜色,要不然别人会把癞蛤蟆的孩子找来的。那可就糟糕了。
师:是呀,要不然就犯大错了,这确实很要紧。
生:要写清楚在什么地方走失的,走失了几天。
师:对,这样有利于寻找。
生:要写清楚寻找人、联系方法,要不然找到后带到哪里去都不知道。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真是“热心肠”呀!
生:最好,在边上再贴上小蝌蚪的照片,这样就更清楚了。
师:这办法真妙,贴上照片一目了然!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代青蛙妈妈写一张寻儿启事吧!
课堂上教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的情境,为学生开拓了较为宽阔的创造精神,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唤起了孩子内心深处对童话的美好渴望。
三、走向实践,让“悟”异彩纷呈
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含英咀华,涵咏积淀,把文章感悟和人生感悟联系起来,不断获得许多富有伸缩性、吐纳性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血肉生命,去生发创造新思路、新问题和新价值。教学中,我和学生每天会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就当前班内、校内、市内或国内的一些事,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众说纷纭,自由表达,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锻炼他们的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为作文写作提供好的素材。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人文资源,让他们濡养一身雄浑凝重而又清纯灵动的“书卷气”,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如学习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学生们被司马迁那种自强不息、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崇高品质深深感染了,司马迁的高大形象矗立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永远启迪着他们的人生方向。学习了《山谷中的谜底》,学生们懂得了面对无法克服的困难时,可暂时地退让,以求反弹的机会,但这不是屈服的道理。
的确,语文学习是一个用心体验的过程,是一个用情感悟的过程。而那种心的震撼、情感的流淌是与深刻的思维能力自然贯通的,是与语境语义,领略词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相融合的,是与个性化的阐释、自由的创造相携共生的。只要学生们“悟”得其神,“练”得其法,他们的人生也必将更加地厚重沉稳而又瑰丽灵动!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