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性学习是针对《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安排的栏目。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单元综合性学习以某一单元的课文为基础而形成一定的专题,将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部分进行有机的组合,意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人教版的低年级教材中,它零散地出现在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等栏目,而在高年级则被作为一种新的独立课型提出来。
一、教材解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被安排在语文课本的第三单元。本单元“中外童话”的综合性学习是围绕单元内的4篇童话进行的,这四篇童话分别是《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幸福是什么》和《小木偶的故事》,其中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略读课文。
《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巨人花园里的变化,讲述了快乐要和他人分享的道理。《去年的树》则是一篇需要师生共同表演的课文,让学生在表演中领悟到朋友之间的真诚友谊。《幸福是什么》和《小木偶》的故事,则需要教师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向学生讲述。
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动画片和童话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当教师讲述《幸福是什么》和《小木偶》的故事时,学生的表情反映了他们的投入程度。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时而开心地笑,时而表现出疑惑的表情,甚至当主人公受到委屈的时候,他们也表现出了委屈。
童话是一些想象力丰富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讲述了一些美好的情感,或者是一些简单的道理。这一专题的重点就在于通过对童话的讲读,使学生感受到童话的魅力,并且从中获得对一些浅显道理的认识。
二、活动组织
1.活动准备。教师列出包括活动主题、活动时间、组长等栏目的表格,和学生共同填写,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并且安排不同的小组在活动中负责不同的工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小组的名字,如小懒猫、大黄狗、花蝴蝶、瘦蟋蟀等。在活动过程中,小懒猫组负责搜集中外童话(读童话),大黄狗小组负责将搜集到的童话在课堂上朗读(编童话),花蝴蝶小组负责用动听的语言将故事讲出来(讲童话),瘦蟋蟀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童话故事表演出来(演童话)。
2.活动实施。在活动的实施阶段,要特别注意将课内和课外的内容结合起来。比如,讲到《巨人的花园》这个故事时,可以让小懒猫组负责搜集和本文作者有关的童话故事,放进班级的“资料袋”里;在《幸福是什么》一课中,则可以让瘦蟋蟀小组对这一课进行表演。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适当参照课本上对本活动的一些组织安排,合理、有效地组织综合活动。
3.活动展示。活动展示主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每一组派出代表,将本小组的工作进行总结。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一定的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展示活动中,学生的作品做得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童话中获得了真、善、美的熏陶,并且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4.活动总结。活动总结应当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联系起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在“童话世界”中遨游的感受如何。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没话说”的情况。写完之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在教师进行一定的修改之后,将这些作品收集起来,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进行展示。
三、活动反思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表现性。在学习童话单元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参与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地融入第一篇童话故事当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后,以角色分组扮演的形式进行分组教学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不仅可让他们主动思考,主动寻找资料,更可加深他们对课本的理解程度。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可挖掘出更新颖的立意,有许多想法是教师从未想到过的。如有一次,在四年级学生表演《幸福是什么》的时候,学生将孩子们离开井口后,在各处闯荡的过程也有声有色地表演了出来,还有的学生表演了很多有关真、善、美的故事,其主题除了有关帮助、友谊外,还包括大爱、亲情、宽容、分享等各个方面,将文中所述“幸福”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表演,也是对学生思想的一次良好教育。
但是,教师并非观赏总结者,而要担负起引导的作用,对于天马行空的不切想法及时“搬正”,防止跑题。表演过后,教师可针对从文章内容及学生表演中所得到的启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找寻作者的意图,加深对童话故事本身的理解,充分感受童话文学的美,使自身的审美意识、道德意识、理性思考意识得到良好的熏陶。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