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利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走出高耗低效的误区,是每一位教师不断在思索、探求的课题。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来灵活分配,调整好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特别要注意提出问题的时机。
一、课初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一)读题质疑,激活探究兴趣
国标本小学语文的文题都有着言简意赅的鲜明特点,揭题时,教师可尝试让学生抓住课题中的“留白”来提问,这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又激活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当然,教师引导学生扣题提问时,所用的方法要灵活多样。一些教师在学生尚未认真阅读的情况下,就一味随意地让学生“质疑问难”,这实际上是误导学生疏于思考、随意提问。纯粹的放手会使提问走形式路线,只有让学生从课题切入,真正地激活思维,他们探究课文的兴趣才会提高。
(二)巧妙复习,把握文本精髓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复习环节的巧妙经营是教师教学风格的浓缩。教师通过复习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与经验,能使学生巧妙地把握文本精髓,也为精彩的教学作铺垫。
二、课上提问,把握好时机
(一)问在有疑处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