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堂比作一顿大餐,由导入、新授、拓展、总结四道菜组成,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就是一位烹饪大厨了,每堂语文课该如何为学生上好这四道菜呢?我认为作为一位“烹饪大厨”,应该学会给学生不定期“更换”或“增加”菜谱,让学生每天都感觉耳目一新,“食欲”不减。从教的层面上来说,就是要给学生上好下面这“四道菜”。
【开胃点心】——情趣导入增“食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我们的导入就是这艺术中的艺术,关键中的关键。在语文课堂上,情趣化的导入能紧紧吸引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就如大餐前的开胃点心,使学生食欲大增。如教学《雨点》,课一开始我就说:“小朋友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好不好?”他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激动地高呼:“好!”我说:“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我刚一说完,有几个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喊出来了:“雨!”其他学生也跟着喊起来。一则小小的谜语,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把学生一下子拉进了课堂。我进而让学生聊聊自己喜欢在下雨天玩什么?学生们人人脸上洋溢着兴奋与骄傲。我说:“你们真是群调皮的孩子,其实小雨点们也很调皮可爱,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一下,学生们可激动了,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看看小雨点是怎样调皮的,文中的小雨点仿佛就是他们的玩伴。美的导入就像歌曲的前奏,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学生对这道菜感到“食之有味”,继而“食欲大增”。
【精致大餐】——多层读悟有“嚼头”
“食欲大开”之后,我们就要推出主打菜——“精致大餐”。我们都知道一节好课离不开最本真的读与悟。品读“三分”语,感悟“十分”意。《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强行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少了自己品自己悟的过程,当然是嚼不出其中的味道的。在语文课堂中,我们不能把最自然、最本真、最实在的东西遗忘。要留足时间,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例如《猴子种果树》一课,情节非常简单,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猴子种了哪几种树,结果如何?通过读书,学生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接下来让他们再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这只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把在课文中找到的答案说出来。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呢?我让学生们又一次走进文本,有的读出了猴子的心急,有的读出了猴子的没耐心,有的读出了猴子的没有主见。在这63b12f23baa9fb3e9d9e5aa1d21aae0e3b0324a19cef53728efc14ac8c6b178f一环节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一次比一次深入地品读课文,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悟出其中的道理,真正品读出精致大餐中独特的风味。
【可口甜汤】——巧插练笔促“消化”
“饱餐”之后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