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指导课是培养习作兴趣,强化习作训练,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学中能够找准习作指导的着力点并加以积极引导,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现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5》教学为例,通过“激趣——启思——导写——评改”四个环节来谈谈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提高能力,从而实现习作教学的低耗高效。
一、激趣——“未成曲调先有情”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习作5》的四幅神情各异的表情图易于调动学生兴趣,激发情感,有利于引导学生说真话、说出心里话,是学生回忆生活并进行自由表达的桥梁和纽带,我充分发挥教材的显性作用,以此激活学生的学习情趣。
教学片段:
师(画圆):这是什么?像什么?(加几笔形成第一幅笑嘻嘻的表情简笔画图)这是什么表情?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
生:笑眯眯、笑嘻嘻、笑容可掬、乐不可支……
师:我们送它一个字——乐。它让你想起哪些事情呢?你曾经遇到过什么事时,就这么开心地大笑呢?
生:过生日、看马戏、过儿童节、堆雪人……
师(画其余三幅表情图,分别是喜、怒、哀):看到这几幅表情图,你又想到哪些词语呢?
(生将想到的词语依次写在相应的表情图下方)
师:这几幅图很有意思,让我们想起了很多相关的词语。同桌之间学一学、做一做吧!
(生情绪高涨,立即模仿表情图做起来)
教学中,我改变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问这是什么,像什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勾连、启动并激活生活储备,营造宽松的表达氛围。接着,加几笔形成教材的表情图——“喜”、“怒”、“哀”、“乐”,让学生用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并学着表情图做一做。这样,让学生对储备的词语进行再现、归类、表演、整合,把词意、表情、体验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为学生尽情释放生命活力,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作铺垫,也为下一步习作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二、启思——“遍布云彩漫下雨”
习作教学课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启迪思维,打开习作思路,激活生活储备,让学生有情可抒、有话可说、有内容要写,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当学生沉浸在表演表情图的兴奋快乐情境中时,我引导学生想象:看到这些表情,你会想起哪些事?在什么时候,你或你的家人出现过这样的表情?让学生静静地回忆,然后交流。学生思想的闸门瞬间被打开了,纷纷描述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如中奖了、丢钱了、被人欺负、被妈妈打、被冤枉、放烟花、打针、亲人去世等等。交流时,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想起的事情,教师相机激发诱导,营造氛围,让学生明确习作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是向同学、家人、朋友进行倾诉和交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
三、导写——“胸藏万汇凭吞吐”
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内容是将有关习作知识、习作方法按一定体系编排的,每篇习作教材都承载着一定的知识、能力、方法等训练目标。教师要仔细研读,根据习作教材的特点提炼并教给学生简单易行、普遍实用的习作方式和技能技巧等,在学生思如泉涌、急于表达、处于“愤”“悱”之际,打开表达的闸门,让奔腾的情思尽情涌泻。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看表情图回忆生活中喜、怒、哀、乐的事情,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写下来,并把事情写具体。针对教材特点和当前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写得不具体、不细致、不完整等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想丰富”和“写具体”这两个重点。引导学生想丰富时,我让学生回忆生活,表演体验,再现事件过程,尽量将事件还原,让材料变得细致、丰富、完整。在教学生写具体时,我出示两篇同是写尿床的习作例文,一篇是简单叙说,另一篇则生动具体地描写了自己尿床的过程,并标上具体写法。
修改前:今天夜里一觉醒来,我发现自己尿床了,着急地哭了起来。这时候妈妈走过来,让我和爸爸一起睡。爸爸把我搂在怀里笑着说:“儿子,你又做‘法海’啦!”我羞愧地躲进了被窝里。
修改后:夜里一觉醒来,忽然感觉到屁股底下热乎乎的,继而又凉丝丝的,紧接着,整个被窝里都冷冰冰的。(感觉)不好,我尿床了!我立刻坐了起来,掀开被子一看,呀,铺被湿了一大片,盖被也湿了,再看自己的衬裤也湿透了。(看见)我“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做法)这时候就听见客厅里“啪啪”的走路声,接着就是“咚咚咚”的敲门声。(听见)我打开了门,(做法)只见妈妈跑了进来,焦急地问:“儿子,怎么啦?”(说话)我指了指床,又哭了起来。(做法)妈妈仔细一看,哈哈大笑起来,说:“儿子,‘水漫金山寺’了吧?”(说话)
我假装伤心地抽泣着,心想:妈妈一定会揍我吧?(想法)于是,一边哭一边偷眼看妈妈。(做法)妈妈走过来摸着我的头说:“没事啦!把衬裤换掉,上你爸爸被窝里睡吧!”(说话)这时,爸爸把我搂在怀里笑着说:“儿子,你又做‘法海’啦!”(说话)我羞愧地躲进了被子里,心想:昨晚不该不听妈妈的话,喝了那么多饮料呀!(想法)
然后,结合本次的习作要求和学生一起分析评议,让学生自读自悟例文,初步了解要通过人物看、听、说、想、做、感等方面描写把事情写具体。这样,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把冷冰冰的习作要求具体化,含而不露地进行写法迁移,润物细无声,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
四、评改——“我的舞台我做主”
当大部分学生习作完成时,给学生提供一个评改、展示的舞台,引导他们围绕习作重点目标修改习作,让学生个性与灵性的花蕾自由绽放。
评改时,我选择一个学生写的有关放烟花的内容,针对放烟花的过程描写不具体这一问题,引导全班学生通过“研读查找问题——回忆当时情景——表演再现情景——全员共同修改——展示妙段佳篇”等环节,力争让学生学写一篇习作,学会一种方法,明了一个系列,使学生在评改实践中提高习作水平和修改习作的能力,实现习作教学的低耗高效。
评改习作《放烟花》片段:
生(读习作):爸爸让我放,我不敢放,爸爸还是要我放,我吓得跑掉了。
师:请停一下。同学们,围绕这一处描写,我们来讨论一下。爸爸让他放,他不敢放。如果这儿再写得具体一些,就更能衬托出放烟花的惊险、刺激、好玩。(师面向该生)你会改吗?
生:不会。
师:你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生:记得。)同学们,要把事情写具体,先要看看事情是怎么做的,怎么做就怎么写。我们来看一看当时的情景。(师与该生合作演出当时的情景,然后全班修改这一习作片段)
师:当时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呀?
生:我看到爸爸从包里抽出一根“满天花”笑眯眯地向我走来,还不住地说:嘿,放烟花真好玩!来来来,你也来放一个吧!
师:那么,你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呀?
生:我吓得赶忙一边摆手一边往后退,惊惶失措地说:不不不,我不敢放!
师:呵呵,不敢放。当时怎么想的?
生:我想,这个“满天花”喷出的焰火这么大这么多,要是我点着了来不及跑,被炸到了怎么办呀!
师:对呀。就这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法、做法、想法、感觉等方面写出来,事情就写具体了,就能让人清楚明白当时的情况,也就能让人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伤。
(引导学生一起把该片段修改具体)
……
“教”随“学”而改变,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是学生心灵的舞蹈。只有把握“激趣——启思——导写——评改”四个着力点进行习作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学生才能享受到心灵舞蹈的快乐!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