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追

2011-12-29 00:00:00韩学红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2期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已经纠正了简单提问的教学弊病,而能在关键处抓住契机进行适时追问,使语文学习呈出理性交锋,智慧启迪,碰撞心灵,交融情感的好现象。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问不得法。即使追问,也是漫无目标,蜻蜓点水,有的甚至是画蛇添足,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损耗。就语文教学追问的特性而言,它是层次较高的思维对话,是启迪激发学生情智有效“再创造”的阶梯,可以多维度多层次展开。细品追问和语文教学的融合点,我发现只要恰当把握好以下“三问”就可以把师生智慧推向深处,使语文教学走向精彩。
  一、于简单肤浅处追问,把思维引向深刻
  语文课堂上,思维含量太低的提问俯拾皆是,在学生答出一声声“好、是、对”等字符时,从表象上看,教师所提的问题似乎已经得到了解决,实际上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任何实际性的提升,还有许多可待开拓的时空。所以,面对这一声声稚嫩的回答时,语文教师的心灵要沉静下来,耳朵要敏锐起来,智慧要开动起来,要趁热打铁,再追一问或几问,轻巧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辽远,有力地锻炼他以思维为核心的各项能力。
  【案例】支玉恒《桂林山水》教学片段
  师:你们觉得这段课文写得好吗?生齐说好。
  师:我觉得不好,我觉得有多余的句子,既然写桂林的水就直接写得了,还拉拉扯扯写“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静的西湖”干什么?你们说呢?
  生:大海是非常浩瀚的,西湖也是美丽的,他是说桂林的山水比它们都要好。
  师:你是说桂林的山水比大海、比西湖要好?杭州的西湖如果不好,为什么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生:是漓江的水特别美,写大海和西湖是衬托出漓江的水非常秀丽。
  师:好像还不是。大海有大海的美,西湖有西湖的美,那漓江呢?
  生:漓江的水有漓江自己的美,这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师:对了,漓江、西湖、大海,各有各的美。此处一比,是为了突出漓江的特点呀。
  这,就是追问的魅力。它告诉我们,当学生的思维“终止”或浮于表面时,不能简单告诉答案,而要把探究的过程作为一个方法来教,追问要充满智慧与情性,能搭设思维跳板,让学生愉悦地进行思维活动,从而实现知识的动态生成。
  二、于错误不明处追问,使理解走向精准
  语文学习的情趣来自于对一篇篇神采飞扬、寓意深刻的文本的研读。但小学生受知识经验及年龄的影响,对文本的理解出现错误与偏差是教学中屡见不鲜的现象,而这错误恰恰是他们认知水平的直接体现,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是一个值得教师去把握的良机。
  【案例】我执教《负荆请罪》教学片断
  师:学到这儿,大家如何看待廉颇的负荆请罪?
  生:我喜欢廉颇这种知错就改的行为。但是题目中的“罪”字用得不恰当,廉颇只是说了些难听话,哪有罪呢?应该改为“负荆请过”或“负荆请错”较好。
  师:就你这个问题,让我们的思想穿越时空一次。大家想想,他俩若长期闹不不和,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呢?
  生:若二人长期闹下云,必然会影响到团结,人心涣散定会削弱赵国国力,那时,秦国乘机来攻,后果不堪设想啊!
  生:国破家亡之时,你能说这与廉颇门不和无关吗?到那时,廉颇必然成为亡家败国的千古“罪人”!闭门思过的廉颇一定想到了这个可怕的后果,才痛下决心做出了千古称颂的“负荆请罪”之事!这个“罪”字用得好,不光讲古,也在警示后人!
  知疑善思,就会“拓己之独见,察人之所未窥”。上面教学中,学生已经从“被追问”走向“主动追问”的学习状态,他们质疑成功说明:语文教学绝对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满足让学生能判断认识的对错,而是要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问,拨正思维方向,让学生从错中探究,从错中求知,直到理解变得更加准确、全面、细致、深刻为止。
  三、于文本精华处追问,让解读彰显智慧
  文本语言,用手摸,无知无觉,没啥奇异之处;用心摸,用情碰,才能解出个中滋味。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课文中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如一词、一句或一段。如果将“感悟文本”看做是一场攻坚战的话,那么对这些切入点进行追问就是直击文本的“心脏”了。
  【案例】我执教《老人与海鸥》教学片断:
  师:你从这个片断中体会到老人与一般人喂海鸥有哪些不同?
  生:老人像一位指挥家,海鸥像表演的人们,跟随老人的节奏。
  生:这情景多有意思呀,起起落落的海鸥,翻飞的白色,谱成了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在这乐谱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畅所欲言,略。
  师:如果说老人和海鸥在演奏乐曲,你觉得这时什么主题的旋律?
  (生答爱之歌、欢乐颂、亲情曲等)
  师:是啊,人世间最动人的莫过于情,最感人的莫过于爱。它不因我们并非同类而有所隔阂啊!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如果教师在文本的精华处能用心追问,就一定会开启学生的情智,提升阅读教学的品位,演绎出语文教学的精彩!
  总之,实施有效追问,是每位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都要加以考虑的问题,是大家绝对不可漠视和缺失的一项基本技能。
  (责编 夏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