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有结束时,旁边的学生已经站了起来,一脸不屑地说:“你说的不对,应该是……”可他回答的可能就是前面学生刚刚说过的,或是教师已经多次纠正的一个错误答案;有的学生还会对刚刚发言的同学予以怪笑,弄得那些发言的学生好不尴尬,不知如何是好,可等“怪笑者”来回答时,却又不知所云。试想,这样不和谐的课堂气氛,怎谈得上精彩,更不用说有什么效率了。
真正要让课堂达到和谐、精彩的状态,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首先要从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开始。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
一、明确要求——树立倾听的意识
在语文课堂上,我总是要求学生懂得:听、说、读、写中听尤为重要,说、读、写都因听而生;听好了,才能表达得更好,别人也能明白得更多;专心听别人发言的人才会赢得更多的尊重;一个会听的人,是最会学习的人……对那些爱抢话的学生,我常常给予善意的提醒:“看,××同学听得多认真。”“听听他的发言,对你一定有帮助的。”久而久之,这样的表扬会让学生形成一个共识,只有认真听讲才是老师最欣赏的学生。有时,当讲到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时,我会事先告诉学生:“请注意听我下面说的话,等会儿请同学复述。”这样不仅让学生集中精力听,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所要学的知识。诚然,在让学生复述时,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开始,让那些接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能多听几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下一次认真听的动力。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树立了倾听的意识,养成了先听后说的习惯。
二、榜样示范——养成倾听的习惯
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许多行为习惯都会像他们所喜欢的老师那样。因为喜欢,他们才会相信你。因此,要让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到,用自己的言行来熏陶感染学生。
1.蹲下身来,用心倾听
在与学生交谈中,不管他是滔滔不绝还是吞吞吐吐,不管他是有条不紊还是杂乱无章,教师都要微笑着听清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时而点点头,时而说声“嗯”,要不时地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专心和耐心,有说的必要。教师切不可生硬地打断学生的话,更不能一副高高在上、心不在焉的样子,可偶尔作一点提示,但不要用命令的语气。
本班的一名学生,有点口吃,但上课发言特别积极,刚接班时,只要他发言,其他学生总会不经意地“唉”一声,惹得这位学生话没说出口就“忽然闭口立”。后来,只要这位学生发言,我就用手势或眼神示意其他学生安静,自己走到这位学生身边,侧耳倾听。有时他因为紧张,表达更为困难,这时,我轻轻摸摸他的头,并说:“不用紧张,慢慢来,我们等你。”对于他的发言,我总是耐心听完再稍作整理后,反问他:“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待他点头后,再大声对全班说:“他的意思,你们明白了吗?”在学生们“明白了”的声音中,这位学生高兴之情难以言表。因为我的耐心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一个组员因为他口吃而“剥夺”他向全班展示的机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专注的神情、倾听的姿态会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学生。为此,“蹲下来”倾听是最好的教材。
2.适时评点,诱导启发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进行诱导。当学生在评价时说:“从他的发言中,我懂得了……”我就送上一句:“真是个会听的孩子,学到了这么重要的内容。”当学生在交流时说:“刚才××的发言,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会夸奖道:“真是不错,能一下子抓住别人发言的主要内容。”当学生在讨论时说:“对他的看法,我还有补充……”我会感慨:“真了不起,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这样带有倾向性的诱导启发,实际上起到一个暗示作用:一个懂得欣赏、赞美别人的人是最受欢迎的人。
三、实施阶段目标——提高倾听的能力
1.换位体验,学会尊重
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按捺不住抢白别人的话,由此,当他在回答问题或是与他人交流时,我故意让其他学生打断他的话。在他很扫兴时,再请他谈此时的感受,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不等别人把话说完,是对别人的极不尊重,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怎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呢?从真实体验中,学生渐渐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对别人的发言有不同意见,也会等同学把话说完再发表。
2.学会选择,为我所用
在听完别人发言的基础上,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正确的答案提炼出来,加上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理解更为完善、精彩。在发言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对自己不能确定的答案,一定要多听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不能重复错误。这就要求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判断,学会选择。
3.学会概括,抓住主要内容
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不可能都非常精辟,有些甚至是零乱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听时要学会抓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我往往会这样说:“能用几个字或一句话来说说他刚才发言的主要意思吗?”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逐步学会抓住别人发言的精髓,还能让他们正确领会别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4.发挥想象,让倾听升华
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从他人那里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进行整合,成为自己的知识。在讲评一些有关想象的作文时,我引导学生从他人的发言得到启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再加入自己的思想,把所得到的说得更生动具体。比如:“爸爸坐在沙发上喝茶。”就这一句话,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什么时间?茶从何来?爸爸喝茶时的神态?喝茶时又说了些什么?……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在大力提倡和谐、合作的课堂上,只有让学生学会倾听,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让学生全员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效率。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