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教学方式

2011-12-29 00:00:00范红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2期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教学方式单调枯燥,教学过程中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指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学效益低下。因此,我们呼唤有效教学,呼唤灵动的教学方式。
  一、尝试自学,有效感悟
  陶行知先生提倡“智育注重自学”。学习也是实践,必须亲自实践才能有真切的体验。教师要善于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的训练场,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1.尝试自学,先学后教,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学习未知的知识。学生自学前,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与文本交流;在自学中,教师教会学生质疑问难,边读边想,善于提出问题;在自学后,教会学生自我总结:“我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弄懂?”……尝试自学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收获,同时也会遇到疑问、矛盾、困难,但在问中学生会求得长进。
  2.学会自悟,边学边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联系实践去感悟。自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读书方法,边读边想,同时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古语讲“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现代教育学中,质疑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有效途径,是体现学生个性的主要线索。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
  3.进行自练,带着问题去实践,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去探索。自学过程中遇到问题,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应为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学习的心理历程,从而让学生对文本有最原始的理解。教师要有相关的计划并指导学生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大舞台找到展示自己的平台。
  二、强调合作,有效启发
  纵观教育现状,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许多课堂上热热闹闹,似乎是师生之间和学生间的合作,实质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全都围绕教师的问题转。这是没有效率的合作,是没有真正体现学生自我见解的合作。
  课堂是一个互动的人际场合,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生生之间的交流。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单纯的旁听者,小组合作的生生互动学习方式把学生从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为他们提供了更多自主参与的机会。但在具体操作时却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注意:老师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充分吗?要讨论的问题有价值吗?学生在讨论时分工明确吗?是否每人都参与了讨论?学生都动起来了吗?
  “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与文本沟通后,每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产生的问题更是因人而异。这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理解,要求学生既张扬自己也吸取他人之长,在合作学习中,还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大胆假设,充分联想,对任何文本都要有“研究”意识,有独到的见解,当然对别人的合乎情理的见解也要能认同、联想、比较、互相参证,求得认识的统一。教师设计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应避开讨论时的热闹场面,将目光投向合作学习这一过程本身,让每个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积极参与进来,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虚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集思广益,在生生互动中享受被尊重、被肯定的喜悦。这样的合作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鼓励探索,有效互动
  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有“温度”无“深度”。探究有形无实,表面是探究,其实是没有问题、质疑、深度思考的探究。学生没有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质疑,全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引发问题表象的思考。课堂上学生小手高高举起,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中缺少有效的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任何被动接受、重复再现式的学习活动都无法激活学生的创造潜力。当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的意义建构活动,所学习的知识对象变为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时候,学习过程就变为探索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以宽容、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根据教学,适时、恰当地将学生的质疑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上来,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尝试。此时,听到的是课堂中最真实的声音,虽然有些是错误的,但是真实的、天真无邪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心灵也与文本有效地互动,真实地沟通了。
  四、严密反思,有效调整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这就要求教师应进行严格的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教学中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我们还应避免生成过多,从而最终背离了生成的目的。有的教师为体现教学的多变,任学生海阔天空,结果游离了教材,脱离了语文。如有些教师把语文课变成了动漫和音乐的天堂、学生表演的舞台,多媒体成了教师游离语文的手段。教师应根据预设,调整教学方式,有效地达到生成的目的。
  “有效课堂”是教师送给学生最珍贵的礼物。有效课堂是理想、智慧的课堂,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我们要善于运用灵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教学,创设出更多的有效课堂,培养出高素质的全能人才。
  (责编 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