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1-12-29 00:00:00蔡少锋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9期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中,科学探究已作为物理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这个实验的探究过程来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探究能力;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划时代的教学改革。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物理的教育目标更加倾向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下面我以“探究加速和力、质量的关系”这个实验为例,就如何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提出问题
   能够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并能从物理学的角度表述这些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是实验探究的基本能力之一。提出的探究问题要有可操作性,并且难度要合适,让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能力,通过科学探究,能获得问题的结果。
   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后,我们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又与自身的质量有关,我们还知道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物理量。那么,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力,以及自身的质量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于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也就顺理成章。
   二、猜想与假设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提出猜想,对问题的猜想要有一定的依据,这个依据就是自己以往的观察和经验以及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并推测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结论。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物体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它获得的加速度就越大;物体受力一定时,质量越小,加速度也越大。我们可以先从最简单的方面猜想: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当物体所受的力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或者更复杂点,加速度与质量的二次方、三次方成反比。
   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需要制订相应的计划,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时,要明确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需要控制哪些变量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要明确观察、测量和记录的方法,以及需要的器材等。在设计中还要掌握相关的技能、方法和策略。
   在这个实验中,物体获得的加速度随物体质量和所受力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要分别控制物体质量和所受的力不变,探究加速度和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控制变量法。在设计这个实验时还需要思考两个问题:(1)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2)怎样提供并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分组探究,小组和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四、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
   实验时首先要正确安装和使用实验仪器,然后按照事先制订好的计划与步骤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如实记录实验数据。记录数据时,事先要根据实验的目的与特点设计合理的表格,把数据分别记录在对应的表格中。这个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那么我们可以设计两个表格分别记录数据,记录时要注意因变量和自变量一一对应,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出它们的关系。
   五、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我们得到了多组测量数据,那么我们如何根据测量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个实验,我们最初的猜想和假设是: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加速度与它受的力成正比;当物体受力一定时,物体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更容易地找到变量之间的关系。当很多数据以合适的图象表达出来时,也就很容易判断出数据是否符合事先的假设。用作图法处理数据的优点就是直观、简便。 六、评估
   得出结论后,我们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评估。在猜测和假设过程中是否做到了科学和尊重事实;在设计实验时是否遗漏了某些因素的影响;在记录数据时是否如实记录;在作图时个别异常数据的处理是否合理等。最后还要分析假设与最终结果之间的差异,探究活动中有没有未解决的矛盾,有没有发现新的问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等。
   七、交流与合作
   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出探究报告,在报告中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总之,学生的探究能力是综合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只有在不断的探究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
   (作者单位 河南省汝阳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