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需要且可以长教

2011-12-29 00:00:00黄海彬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9期


   摘 要:在语文的教学中经常会碰到文章很短的情况,特别是诗歌教学。篇幅短小,但是时间依然是一节课。因此,很多老师会感到困惑,担心“无话可说”。为了解除这种教学困惑,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短文;长教;语言;朗读;补充
  
   文学作品的教学重,短文需要长教,也完全可以长教。笔者以现代诗歌为例,浅析如何让短文长教,让“诗歌”这样的短文在长教中诗蕴绵绵无尽。
   一、细品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因此必须透过语言将隐藏的诗意凸显出来,这就必须借助对语言的品味鉴赏来丰富诗歌的内容,进而实现对其情感的完整体验,达到短文长教的目的。
   在教学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中,我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诗人借鸟歌唱土地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热爱后,便让学生细细品味鸟歌唱的内容——土地、河流、风、黎明,同时,品味其修饰语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如下的尝试,通过细品味语言来体会诗句、诗歌的情感。(摘录课堂实录)
   对诗歌第一节的土地、河流、风、黎明这几个意象细细品味。
   师:“暴风雨”指什么?
   生:日寇的侵略。
   师:这里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
   生:象征手法。
   师:土地象征什么?
   生:祖国。
   总结: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悲痛之情。
   师:除了悲痛还有什么情感?
   生:悲愤。
   师:哪里可以看出?
   生:从“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可以看出。
   师:“永远汹涌”表明了什么?如果换成“永远流淌”感觉怎样?
   生:悲愤之情非常强烈且持久。
   同时明确河流的象征意义。
   师:鸟儿歌唱了土地、河流,还歌唱了什么?
   生:风。
   师:风因为什么而激怒?因激怒而吹刮着,你看到了什么?
   生:因暴风雨打击而激怒,我看到一种力量。
   师:那么“风”象征什么?
   生:抗争力量。
   师:“无止息”表明什么?
   生:只要有日本帝国的侵略,人民就会抗争到底。
   师:鸟儿歌唱了土地、河流、风,还歌唱了什么?
   生:黎明。
   师:什么样的黎明?
   生:“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师:为什么说是温柔的?
   生:让人想起了母亲的笑容,给人温暖,令人喜爱。
   师:为什么说“来自林间”?
   生:鸟儿热爱树林,自然喜爱林间的黎明。
   师:“黎明”象征什么?
   生:光明,希望,这里指抗战的胜利。
   通过以上细致地品味语言,打造了语言的精细读。而现代诗歌的教学,体会情感,实现“短文长教”还需要打造语言的厚度。于是,我又让学生对以上的意象做了一番比较分析,寻找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抓住了三个“这”和一个“那”字,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承受,“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是悲愤,“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是抗争,“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是憧憬。在这样一个完整的斗争过程中,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进行这样的语言品味,无疑是增加了诗歌的厚度。
   总而言之,通过对语言的细细品味,充实了诗歌的内容,对情感的体验变得深切,让“短文”真正实现了“长教”。
   二、技巧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可以传达诗歌思想内容,表达其思想感情,让人渐渐进入诗文的意境,加深听众的情感体验,引发读者的共鸣,从而能有效地实现“短文长教”。
   在教学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时,在品味语言的同时,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诗句的情感。当品味出“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一句饱含着悲痛的情感时,让学生及时读出这种语气,全班共同体会;当品味出“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一句饱含着悲愤之情时,让学生及时读出这种悲愤之情,全班共同体会;当品味出“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饱含着坚定昂扬的情感时,让学生及时读出这种昂扬的气势,让全班体会;当学生品味出“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饱含着一份希望之情时,学生及时读出这份期望,全班共同体会感受。然后把这四句连起来读,读出诗句的情感,及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重读。
   于是,个人读,集体齐读,分角色朗读,老师范读,变着样式来读,反复体验情感。同时,我配上《辛德勒名单》主题曲,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充分地让学生体会到了诗人那种对祖国爱得深沉的情感。这样,诗歌教学的课堂既有文,也有声,课堂也充满着情感的体验与宣泄,“短文”也就“长教”了,而且更有效了。
   三、适当补充
   作为现代诗歌这样的短文,本身语言精炼,情感丰富,所以适当的课外资料的补充对于理解与体会诗歌显得特别重要。
   在教学《我爱这土地》一文时,我补充了三个必要的资料。第一个是诗歌的背景资料:“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假如没有这一资料,学生较难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第二个是抗日战争时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无情的践踏与蹂躏的视频剪辑。这个视频赤裸裸地展示出中国妇孺老少被无情杀害的场面,配上惊心动魄的背景音乐,给人以震撼。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对于日本侵华的残暴与无情体会更深刻。这样,再来体会作者的那份悲愤之情、对抗战胜利的憧憬之情、对祖国爱得深沉之情就容易多了。第三个资料是艾青一生的重要贡献:“解放前,他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数十年来始终把自己同时代和人民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这一资料,就根本无法理解艾青的一生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祖国。补充了这一资料,才可以帮助学生容易地理解与深切地体会“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含义与情感。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既充实了诗歌的课堂,也让诗歌的课堂充满着文和声,这样的教学便不会为“短文”而犯愁了,更不会“无话可说”了,“短文”便真正实现了“长教”。现代诗歌如此,其他短文何尝不是这样?
   (作者单位 浙江省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