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搞好语文阅读教学

2011-12-29 00:00:00何凤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0期


   新课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提高素质。为此,我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大学生的读书量
   立足于现实,让学生每人每学期带一本图书到教室,建立图书角,每学期学生就可以有六七十本书可读了,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有限的图书,看后必须写出读后感,每星期都要检查,学期结束总结评比,评出读书优胜者,并给予奖励。这样,在老师硬的要求下,加大学生读书的量。“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教学不应是“深挖洞”,而应是“广积粮”,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来理性的飞跃?
   二、强调学生背诵记忆
   现在,语文教学中有重理解轻背诵的倾向,以为这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其实,语言能力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对前人的经验的一种模仿。中国古代素来学习文章以强调“背诵”为主,民间有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一些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加强诵读的。世界上伟大的作家无不是以占有丰富的词汇量为创作前提的。丰富的词汇量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妙笔生花的可能。先背课文,再背古诗,开展背诵比赛。我在所教的班级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已经两年了,同学们在“考级”的刺激下,都背诵了大量的诗文。但对诗文理解多少,能不能感受其中的精华,却是个未知数。也许,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慢慢地消化,吸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中国古代学有所成者的总结的读书经验上来说,尤其强调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著名的学者朱熹说:“凡读书……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别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诵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的多了,熟了,“那文句、那意境萦绕心头,话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教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充分发挥情感效应,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创造一种情境而让学生达到“悟”的境界。这种感悟,有的是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能够深切领会文章的妙处;有的也许只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作为一种情绪记忆在思维的深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住学生非智力因素施教,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吃饱”。然后提出一些能体现梯度的阅读思考题,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吃好”,并鼓励思维敏捷的同学在阅读理解或分析时敢于突发奇想。这样,就能增强学生整体的阅读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
   把复述故事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以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因为学生的复述不是对原文一字一句不变的背诵,就是较详细的复述也只能是较接近原文。所以,学生要在对原文的理解领会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取舍、概括、改动,而这种取舍、概括、改动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有些复述还需带有创造性,这样通过复述就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想象力和思考力得以培养。通过复述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复述要求在掌握课文思路、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正确地表达出来。所以,复述是朗读、回答问题等结合发展而来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表现。另外,复述还能使学生把原文中的优美语句、语言发展为自己的书面语言,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复述训练,应采取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地进行。
   加强阅读教学,引领学生畅游书海,无疑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亲历阅读过程,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我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已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四川省武胜县响水滩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