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是由地震引起的?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引发了破坏性极强的海啸。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
地震是否一定发生海啸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因此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海啸带给人类哪些灾难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
海啸的力量可以从简单的物理学来理解。地震突然问向上或向下推挤海床,改变了海床上面水的高度。物理学家们所称的势能,迅速被转变为海啸巨浪的动能。当海啸发生以后,会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如何应对海啸
相比地震等自然灾害,人们对于海啸的认知还非常少。我国在这方面对公民的科普教育工作比较滞后,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尤为明显。
那么当海啸来临时,为了自救,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对此,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
地震是海啸的一个天然预警信号。如果听到地震发生的消息,海啸也可能随之而来,此时千万不要在海岸停留。公众可以通过广播或者电视获得更多信息。
另外,如果发现海水异常并且快速后退,可能说明一场海啸已经在来的路上。这个时候,应立即前往地势较高的地方躲避。印度洋海啸之所以导致很多人死亡,是因为他们走下海滩,观察后退的海水。专家们认为,发现海水后退后,人们最多有5分钟时间撤离危险区域。
海啸是一系列海浪,最初的海浪可能并不具有最大的危险性。在最初的海浪抵达海岸之后,海啸的危险性仍会持续几个小时。海啸波列可能以一系列海浪的形式出现,相隔时间在5分钟至1小时之间。在此之前,海水会反复出现后退和向前推进。为了避免成为海啸的牺牲品,人们应一直远离危险区域,直至听到已经安全的消息。
此外,海啸波对海岸上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的破坏力巨大,对沿海的建设和规划,都要做好相关的评估,保护好沿岸的环境。沿岸的红树林、浅滩、绿化带等对海啸波具有衰减作用。海啸波的传播具有一定规律,海啸知识的宣传在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很大作用。
我国沿海是否会发生海啸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少泉,曾经在多个场合宣讲有关海啸的基本常识。他曾指出,地震海啸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不可缺少的条件:第一是深海水深要够,通常要好几百米到几千米;第二是大地震级别要达到7.5级以上;第三是要有有利海啸发生的海岸和海底地形条件。海啸到达海岸线登陆的时候,如果它进入港湾或港口,风险会更高。因为港口水道狭窄,水流容易受挤迫形成破坏力极强的水柱。张少泉指出,我国大陆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和断裂带,沿海会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不高。在我国海区内也很少有岛湖和海沟,近代垂直差异运动不明显,因此不具备发生大地震的条件。另外,我国海域深度较浅,有发育良好的宽广的大陆架,海水大部分深度在200米以内,不利于地震海啸的形成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