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还没流行的从前,在我还是一位少女时,因为听从写了五十一年日记的托翁的告诫:“要多写观察日记,这是写作的基本功”。于是开始每天记日记,对着流水一样的日子苦练“抽刀断水”这种功。
那时案头上摆放着父亲早为我买好的《鲁迅日记》——“五日晴。无事。六日睛,下午游护国寺。七日晴。午后会议”每每看得我昏昏欲睡,当父亲询问我读书心得时,我嗫嚅道:“那时天气真好啊,日记里那么多个晴天!”父亲晴好的脸色顿时转为多云。多年后我在梭罗的散文中读到:“我虽不富甲天下,却拥有无数个艳阳天和夏日”时才明白:鲁迅先生想说自己是个富足的人。
读《鲁迅日记》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记书账:在书中每一年的日记后。都有如下记录:今年购得墓志几枚,拓本几册……一共用券多少元,我如法炮制的书账,也将自己的读书生活梳理得明明白白。
终究还是不喜欢将每一天的指爪印留在纸上——快乐的事都刻在心底了,不快乐的事记它干吗?于是在长大成人后不再记日记。但我不排斥读别人的日记,虽说阅读别人的生活有侵犯隐私之嫌。(像那部法国电影所形容的《我偷窥,所以我存在》),但如果是写作者主动将自己的日记印成书发行,又是另一回事,那样的我就不是窥看者而是真人秀节目的现场观众,面对他(她)提供的真实生活,可以坦然入目。
我觉得日记的珍贵之处在于:它不仅仅记录了个人生活,更从时光的流逝中存取了岁月的吉光片羽。莫呈斯·萨克斯的《充满幻觉的轻浮时代——巴黎日记》,记录了从1919年到1929年间巴黎所发生的事情。虽然莫里斯是个无视责任道德的文人,但他却用一些趣事掀起了光阴厚厚的帷幕,露出世纪初巴黎生动的一角画面:有时尚细节——“1919年7月16日人们居然也开始不太戴硬顶细檐圆礼帽了,甚至敢在街上戴着软昵帽”,有政治轶闻“1919年9月11日昨天签订了《日耳曼条约》。政府各部都有这么一条传闻:在签订《凡尔赛和约》的时候,克莱蒙索总统没有印章,就借用了与他关系很密切的某某伯爵夫人的印章盖在了那份历史文件上”……
莫里斯的日记截止于“1929年10月30日”,那一天华尔街股市暴跌,为莫里斯掌管财产的舅舅自杀了,他变得一无所有,一向游手好闲的他决定给自己找一份工作:“我肯定再也不会有时闻写日记了。再见吧。我要对奢华、多余和肤浅的事物,也对自己说,再见了”轻浮时代结束了,真实生活开始了,如果记录下来,是另一部《艰难时世》吧?一定会比这本日记更踏实厚重。日记到梦境止,但也有人,避开日常生活,专门用日记来记录梦境。格雷厄姆·格林的《我自己的世界:梦之日记》就是他从二十五年的八大本日记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梦的集萃。
看过《盗梦空间》之后,我一度盼望着自己能加入到孝博的盗梦小组中去,因为那样就可以自由出入别人的梦境,比如说格雷厄姆·格林的梦境。格林做过各种奇怪的梦,在梦中他既是“伪造者”又是“筑梦师”:诗人奥登成了游击队领袖,波特小姐为他的书画插画,他为戴高乐将军分发限量分配的面包,他与李察·伯顿和伊丽莎白·泰勒共同参演了一部无韵诗历史剧的制作……用盗梦小组的观点来解释,读格林的《梦之日记》,就是与他“梦境共享”,我边读边想:太有意思了,让我到梦的第二层空间去吧,音乐别叫醒我……
读别人的日记,我很怕读最后一页。因为对于大多数出版日记的人来说,最后一页日记,往往写于生命的弥留之际,是留给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心声,塔可夫斯基的日记集《时光中的时光》。被英国《卫报》评论为:表面看来,是本“记录购物单、家常药方和出差旅程的日记。但是,比起这些痛苦的叙述,再没有别的东西更能说明塔可夫斯基的艺术了”,日记中的最后一则,写于塔可夫斯基去世前两周——“如果不是因为手臂和背痛,那可能是化疗的问题,但我现在什么事情都没力气做了——这才是问题”,亲眼目睹这位天才导演的生命之火一点点熄灭,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有时,日记可以变成一部长篇小说的文本”,说这话的艾尔维·吉贝尔。他的人生比小说还要生动。吉贝尔是闻名法国的青年才俊,三十六岁因艾滋病而辞世。他生前的日记选编《情人们的陵墓》,是我读过的最悲伤的日记。说它悲伤是因为日记的前半部非常甜蜜,吉贝尔深情记述着他与挚爱着的T之间所发生的小事情:“早上,我要T帮我剪头发,这是爱和信任的最高表现。”“在走廊里撵上T,说:‘希望我吃醋的事不要让别人知道。’”“T病了,突然一下,我也好像没命了”……
生病前的吉贝尔,被称赞为眼睛长得美;生病后的他,被夸为静脉长得美。病入膏育之际,吉贝尔亲眼目睹死神的来临:倒数第四则日记是“四页说明,列举了一大批适应症和不适应症,最后一句是‘七天后死亡’”,这短短的几行字,宛如摄魂怪之吻,让读的人周身冰凉,快乐皆无。吉贝尔的最后一则日记是“躺在床上,T在我怀里哭泣。医生在我肺部做了穿刺以后,我心口觉得憋闷,可是这比憋闷还要难受”直到情人的眼泪穿心蚀骨,乃敢与君绝,写完这行字两天后,吉贝尔跳楼自尽。
最后一则日记,让人最清晰地体会到死的真切和生的可贵,然而生虽短,仍值得我们倾心倾力地投入全部,这都是我从别人的日记中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