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相亲潮:谈婚论嫁是否需要“加速度”?

2011-12-29 00:00:00李贤平
家庭百事通 2011年2期


  策划缘起
  如今,电视相亲潮起涌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东方卫视《百里挑一》、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安徽卫视《缘来是你》、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等吸引着众多男女的参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指出,舞台成了秀场,男女的速配反映出当今婚恋的特征之一是“快餐化”。而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日前发布的《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更耐人寻味:女性的择偶压力主要源自男性对她们年龄的要求,99%的男性认为女性宜在27岁前结婚;32%的男性认为女性最佳结婚年龄为20~24岁,55%的女性认为男性最佳结婚年龄是28~30岁;男女择偶最大的不同在于男性主要追求女性的外貌,女性主要看中男性的经济实力。这就形成了一系列“怪相”:男女双方在面对真情和现实、渴望与焦虑等种种纠结下,电视相亲节目的火暴似乎推动了婚恋在“动车”飞驰。然而,电视相亲热是不是推动了男女双方建立健康的、质朴的婚姻观?它具有哪些特质,给传统的婚姻观带来了怎么样的冲击?在爱情与婚姻面前,是否真的需要“加速度”?本期我们共同关注——
  
   读者来信
  “快速消费”能得到真爱吗?
  
  编辑同志:
  最近,我看电视剧《败犬女王》来激励自己:大龄女仍能等到真爱。作为“剩女”,我时常对朋友调侃自己择偶的标准:“男的、活的。”父母整日在我耳边“聒噪”,提醒我:“别挑了,你没有择偶优势,抓紧找个人来嫁。”我有时恨不得跑到街上拉个男人去民政局领证,9个月后直接进产房……我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了家庭的大问题,我时常反驳父母:“只听过天下有剩饭的,没听说过有剩女人的。”但当我33岁时,再也无法理直气壮地说那句话,整日为自己的那张“长期饭票”而发愁,相亲也就成了我最多的业余活动。
  同事好心,为我报了电视相亲。我确实想把自己“推销”出去,便勉强接受提议,内心忐忑不安:城市“剩男”“剩女”比例达3:7,敢上电视的女性大多外向活泼,而我性格内向,人越多越不知道说什么。
  我总觉得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我若在省级电视台露脸,同事、亲友都能看到,若是表现得体还好,若被男人拒绝,我自尊心受挫,父母脸上无光。若是有“不中听”的话传给老爸老妈,我又得受一番数落。
  待嫁女内心非常纠结,已经到这把年纪了,落到被别人挑选的地步还计较什么爱情?可我依旧渴望彼此的真情,渴望与心中的他慢慢变老。我要婚姻,但更想从中收获爱情。可电视相亲赤裸裸地以婚姻为目的,婚姻成了快速消费品,男女双方的潜台词是:“想结婚不?都这把年纪了,别拖了,直接当孩子妈、孩子爸。”双方缺少感情铺垫,跑步进入爱情轨道,加速进入婚姻殿堂。但是,让我困惑的是,这样的“快速消费”能得到幸福吗?
  辽宁江琳琳
  
   “抢”到的爱情也幸福,你懂的
  口述/(山东)于然珊
  整理/ 陈雨晚
  
  一家置业公司的大姐参加了一次地区电视台相亲节目后,收到了10多封电子邮件,那些人加了她的QQ。每天下班,她就约会不断,不到一个月就找到了一个如意郎君。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于是我果断地报名参加了电视相亲,心想:上电视的男人大多着急结婚,多少具备结婚条件,那我就赌一把。
  半个月后,我接到参加节目的通知。为了上镜更漂亮一些,我买了一套性感的服装,连自己都欣喜惊叹:“这次必须成功,一定‘捞’个男人回家。”
  第一次进入演播大厅,我浑身紧张。看到男嘉宾出现时,我那种等待的欣喜与紧张更让自己心跳加速。他温情的目光,让我内心如小鹿乱撞。5号男嘉宾实力不错,是个性格温顺、事业有成的男人。和一干姐妹们“抢”,我早没了淑女的矜持,主动示好:“男嘉宾,你性格好,又有责任心,我喜欢你这类型。”
  男嘉宾一闪而过的羞赧表情被我捕捉,那一刻,我内心认定了他。不过,跟其他姐妹竞争“上岗”的危机感席卷着我,得让他多注意到我。
  主持人问我们:“有女性结婚不想要钻戒的吗?”我第一个举手:“年轻时,女人觉得自己必然是少奶奶的命。有家业又有长相的男人捧着10克拉的钻戒,来到自己的面前单膝下跪求婚。等一迈进28岁这道门槛,女人就该现实了,婚姻是把爱情落实到实处。只要两个人相爱,一切物化的东西都不重要。”我说完这句话,捕捉到了男嘉宾赞许的目光……
  在节目中,我继续做最后的争取:“男嘉宾,你温文尔雅的气质是我喜欢的类型,我会一直为你留着灯,等待你向我走来。”我早抛却“羞涩”,也不管节目播出后是否会被亲朋好友“笑话”。
  轮到男嘉宾挑选时,我的手心已有微热的细汗,祈祷着:“千万别灭我的灯,即使最终被拒绝也比连机会都没有强。”或许是我楚楚可怜的目光打动了他,他走到我面前停留了一下,我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突然恶作剧般地坏笑着走了过去。
  他心仪的女生果然不是我,我有些失落的表情便流露出来。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我略有醋味:“虽然你的心仪女生不是我,希望可以有进一步了解我的机会。我有着传统的思想,结婚就一辈子,同时属于外冷内热的女性,有小女子情调,和我在一起不会闷的。”
  最后,当他上前牵住我的手时,我眼睛湿润。在台下,他真诚地向我表白:“当时想选你作为心仪女生的,但你表情有点冷漠,等我按完别人的灯就后悔了。幸亏你为我留着灯,以后我一定为这次弥补你。”管他是否油嘴滑舌,我的爱情长征路初战告捷……
  
   唉,那场不该有的相亲
  口述/(湖北)凌小诺
  整理/ 李小坪
  
  从小到大,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为了考上好大学,别人早恋的时候我努力读书;为了有一个好工作,大学4年我婉拒了不少追求我的男孩;为了升职加薪,我埋头苦干错过了最好的结婚时机。
  一觉醒来,青春已渐行渐远。家人比我还急,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我不会要将就的爱情与婚姻。那天下班回家,在电视台工作的好友兰儿打来电话:“小诺,来我们台里参加一个相亲节目吧,参加节目的都是帅哥靓女。”也好,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可这事我不能让保守的老爸老妈知道,不然,他们准会骂我丢他们的脸。
  一切暗中操作,上交资料,和栏目组保持联系……没想到,在节目现场,我令几个男孩眼睛一亮,纷纷将手中的玫瑰送给我,并热情地介绍了各自的情况。然而,让我看着较顺眼的也就两个人。在骨子里,我觉得男人首先还是要对得起本姑娘这张脸。经过几轮交流,我最终将手中的礼物送给了小王。他在市一医院的内科医生,33岁,有房有车。其实,我不缺钱,他这些外在的优势都算不了什么,真正吸引我的是他的谈吐。是的,他的睿智和思想让我觉得比较贴近我对爱情的最初想象。
  回家后,我们通过QQ聊天,通通电话,我沉浸在除了工作和学习之外的另一种快乐之中。然而,有一天,兰儿不知从哪里打听来的消息,提醒我说:“不好了,你那个小王根本就是花心萝卜,他在外市本来就有一个女朋友。你别上他的当啊!”
  原本以为自己真是好运,在事业有成的时候捡了一个爱情的大便宜,哪想到我却是爱情的“菜鸟”。望着兰儿,我满脸泪水,无比难受。
  我毅然断绝了和小王的所有联系。没想到,节目在当地电视台播出后,很多朋友和很久没联系的同学看到都打电话问我:“上电视啦,感觉如何,有没有找到男友?”“我总以为你是纯情才女,没想到却是深藏不露的高手啊。”还有一些不怀好意地在背后揶揄我:“什么相亲,压根就是选妃。当初东挑西挑,现在也轮到上电视去让别人挑了,也不嫌寒碜。”“想出名吧,肯定是想出名想疯了。”
  
  而我那教了一辈子书的爸爸妈妈气得几天都不理睬我,说我越大越糊涂,年龄是大了点,但也轮不到上电视去找男友啊。起初一段时间,我的确不是滋味。但毕竟,除了爱情,生活还有许多的事情可以排遣忧伤或寂寞。我重新找回从前的淡定,相信随遇而安、缘随风至。急什么呢,春风来,百花开,一切美好定然是水到渠成。那时,爱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铿锵二人谈
  
  电视催出爱情甜美之果
  
  
  以“媒体+相亲”的形式进入我们的生活,其实电视并不是媒体第一家。早些年,一些情感类杂志就尝试过,但因为传播覆盖、参与性和互动性没有电视强,所以电视相亲在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另外,几年前的电视“草根选秀”也激活了更多的男女潜伏已久、跃跃欲试的心态。于是,如今,电视相亲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蔚为壮观。对电视本身而言,不仅带来巨大的收视率,还带来众多的广告商,赚鼓了腰包,还赚吆喝,何乐而不为?当然,随着相亲节目的泛滥,它们也遭遇不少质疑,但就大方向而言,这种形式依然值得肯定。
  首先,从参与相亲的个人来说,电视节目是一个舞台,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提供了认识他人的机会。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些人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注意: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而不是羞于表达,羞于表达的人很可能不会走上电视征婚的道路);而电视征婚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她/他可以先看看其他人是怎么表达的,进而模仿,再完成一种自己的表达。而且,就算电视相亲节目中的参与者没有令其心仪或对其心仪的,但说不定某个正在观看节目的异性就很欣赏她/他呢。从这个角度而言,增加了可选择人群。
  其次,就社会而言,电视相亲为大家广泛传播了当代人,至少是一部分人的思想,使得我们不再闭门造车,对自己或对异性的要求可以跟进时代。而看了电视相亲节目后发现,社会对男士的要求还需要有浪漫情调和一定的工作能力、经济基础,那么或许他也会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而这些则是一个社会信息的传递,向大众传达了当前思想的潮流,让人们可以对于正确的部分予以认识、接受,对未必正确的部分进行讨论,至少开阔了大家的思维和眼界。
  从这两个角度而言,我认为,电视相亲有利于爱情结出甜美的果实。
  
  相亲,应该发现懂得你的那个人
  现在,不少女孩还是很现实的。仅仅是恋爱的话,男朋友当然要看着养眼,不然眼睛得多受委屈;说话要有趣的,不然恋爱得谈得多闷。
  但如果选择结婚对象,估计很多女孩的重中之重是看对方的职业能力和经济能力。没有钱,爱情也得喝西北风。所以,一些女孩也认为,选男人,可以把经济能力以外的事情放在次一级位置。
  记得在某一期电视相亲节目中,一个马姓女子说出自己的择偶标准,语惊四座,那就是:“我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想坐在自行车后面笑。”可是,坐在宝马车里哭,那就是委屈。偶尔可以,如果一生经常坐在宝马车里哭,人生又是何滋味?
  这是一个快捷的社会,很多女人选择男人的标准已经越来越简洁了,你有经济实力,哪怕长得很丑,没有文化,女人一样趋之若鹜。反之亦然。
  在另一档电视相亲节目中,一名赵姓女孩是一个模特,她父母有钱,自己也有能力赚钱。她的条件可以说相当不错,而她在多期节目里,把一个个冲向她的男人无情地拒绝。要知道有的男嘉宾条件相当好。她成了霸在相亲节目里的钉子户,大家说她是“悍妇”。然而,一个在北京打工的男孩打动了她,因为他看到的是她内心的脆弱和可爱、善良。男孩的几句话令她当场哽咽、哭泣。因为懂得,所以哭泣。最后,她选择和这个并不太有钱的他牵手。
  一名通过努力获得财务自由的女子说,女人如果不是太穷,还是不要嫁给有钱人,而是要选和自己的内心真正匹配的男人。这样的婚姻,也才是最养女人自己的,女人也会老得慢一些。
  一个女人,只有让自己各方面的指标都成长,才有能力自主选择男人。那么,你就不会看对方是不是有宝马,而是把目光放在男人的内在上,把男人是否懂得你放在第一位。
  电视相亲,是当下忙碌的男女找到另一半最快速简洁的方式。但是,电视相亲却不仅仅是“相钱”,不是最快速地冲向那个最有钱的人,而是在努力提升自己能量的前提下,尽早发现懂得你的那个人。
  
  专家视野
  
  电视相亲缘何受到男女的青睐?
  ◎曾一果(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新闻传
   播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0年以来,电视相亲节目非常热。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都市和大众社会的形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让大量的人口集中到城市,工业化社会和都市社会是一个陌生社会,而不像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在农村社会里,许多人找对象主要是通过亲戚或左邻右舍介绍,但在都市化社会中,这样的环境不复存在。此外,由于都市人工作繁忙,以致有人忙得无暇谈恋爱,于是就催生了许多相亲组织,不少报刊、网络和电视台抓住了这点,开始做相亲节目。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电视相亲节目适应了时代需求,这也是节目火暴的深层次原因。
  第二,还有一个重要社会问题,那就是大龄青年愈来愈多。在农村,许多人很早就结婚,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晚婚、晚育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找对象愈来愈难,以致有许多人不得不通过电视等媒介征婚。
  第三,电视是大众媒介,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在网络时代,电视和网络的结合就使得电视相亲节目更容易受到观众的关注。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于这样一种征婚方式也越来越宽容。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参加相亲节目是为了出名。
  仔细观看一些电视相亲节目,可以发现它们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节目中的婚姻牵手是速配的,而这也反映了当今婚姻的“快餐化”特征。通过电视相亲,许多恋人快速走到一起,但至于将来如何不得而知。其次,并不是谁都可以上节目。相亲者是经过电视台精心挑选的俊男靓女,所以,它实际上展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恋爱模式,与现实有很大差别。再次,电视相亲节目是娱乐、商业节目,带有很强的娱乐性、商业性。甚至可以说,电视相亲节目真正的目的不在于是否促成婚恋成功,而在于它们是否好看,是否吸引观众眼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戏剧化、喜剧化和催泪大法成为这类节目的重要手段。
  总之,电视相亲节目的火暴,一方面是应运而生,符合时代的需要,帮助一些男女解决了终身大事,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很多节目也通过这种方式宣扬了真、善、美。但另一方面,电视相亲节目也存在很多弊端。它的本质是娱乐性和商业性,收视率是节目存活的指南针。所以,不少电视台往往通过玩噱头、低俗化和色情化来吸引大众,引起了观众的反感。一些参与电视节目的相亲人为了出名,也不惜通过各种手段,宣扬不良的婚姻观念,误导了观众。电视相亲节目对于婚姻的一些草率态度,也容易导致社会将婚姻简单化、模式化。
  
  你说我说
   电视相亲,是是非非
  李虎山:我很佩服那些上节目的男女嘉宾,他/她们大胆直白,敢说敢做,当着成千上万的观众表白心里的想法和标准。这哪是什么相亲呀,简直就是一场辩论赛。可是一二十个的女嘉宾,最终能够被看上的男嘉宾竟然没有,就算有也是过过场的,牵牵手而已,这哪是成心跟你谈恋爱呀,完全是在忽悠观众。它只是一种形式、一种玩法,我们把它们权当娱乐节目欣赏吧。不过,作为“60后”的我而言,看多了那些年轻人的豪言壮语,倒让自己的心态年轻了不少。
  白望夜:不可否认,电视相亲节目也是交友的一种途径。当然,也有遇到真爱的可能。但从爱情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见钟情属于迷恋,要到达真爱的地步,还需要感情的升华、价值观的磨合、更深的心灵沟通等。
  红色的眼睛:在一些节目中,有几个人上来就摆阔气,有意无意中显露自己的殷实家境。甚至连拍个片子都动用豪华背景。如此铜臭,熏得美女们都忍不住了,愤而灭灯。看来,有钱更需要低调,低调是最牛的耍酷。再来看没钱的,有兄弟太老实了,说自己月薪2000元,他还没合上嘴巴,那边的灯就一个没了。
  詹小姐:上电视相亲,挺有新意也挺刺激的,顺便还过把明星瘾。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真能碰到个如意郎君呢!”
  龙龙:我做过小范围的调查,我的大部分同事都不愿意上相亲节目征婚。有人说这是自己的隐私,不便暴露在荧屏上;有人说要是相亲成功了,但后来发现不合适要分手,那不还得上电视?也有女同事表示,如果自己长得很漂亮的话,愿意上相亲节目一试,可能一举成名。
  爬行的尾巴: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婚姻和爱情偏向保守,使人们对于电视征婚节目有一定的不信任感。结婚是很严肃的事,与电视台“速配”的节目宗旨很不协调。我们国人不喜欢或不习惯于在电视媒介前公开自己的情感,这种骨子里对婚恋节目的不接受也会使人们在节目的选择上更偏向于娱乐性强,认为它们是让大家捧腹大笑的节目。
  (整理/田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