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网港澳专辑(下)

2011-12-29 00:00:00冯启文
旅游纵览 2011年11期


  全球注目的黑脸琶鹭
  黑脸琶鹭是全球濒危鸟种,因每年都有稳定数量在两地渡冬,是港澳的明星鸟。香港的黑琶族群近年发展到超过400种,约为全球现存数量的1/4,澳门记录有50种左右。当中有少量的亚成体选择留在香港的保护区度夏,所以,在非冬候鸟时段外,仍有机会在香港看到黑脸琶鹭。
  如要在澳门观赏黑脸琶鹭,可到路凼城生态保护一区,15公顷保护区及二区,莲花桥附近沿岸滩途。可惜15公顷保护区从2001年成立至今,并没有向公众开放,鸟友们只能隔着玻璃在金属防护围场之间的4个瞭望点拍摄。
  源自笼养鸟的鸟种
  港澳也有不少由逸鸟建立的野化种群,已落地生根,成为留鸟的一员。澳门松山的鹩哥、联生工业村出没的家八哥、香港米埔附近的灰喜鹊、大埔窖的红嘴相思鸟、银耳相思鸟、绒额鳾、蓝翅希鹛等,都属于此类引入鸟种。
  其中香港公园常见的小葵花凤头鹦鹉,本为港英殖民官员的宠物鸟,日本侵华期间,香港沦陷前夕被放生。经过数十年繁衍,又因原产地印尼苏拉威西等岛屿栖地遭破坏等因素,香港的族群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族群。
  保育的挑战
  香港和澳门两地寸金尺土,经济发展越大对土地需求也越来越大,对郊野的破坏便有可能越严重。现时区内野鸟赖以维生,硕果仅存的荒野或保护区,也是地产发展商垂涎欲滴的宝贵土地资源。保育团体经常要与地方政府和地产商展开角力。
  早在1992年时,香港“地球之友”便要入禀法院,以司法复核方式,才成功推翻了港英当局对发展大埔沙螺洞的批准。回归后,九广铁路于兴建铁路落马洲支线时,本也打算以高架桥穿越育有全港一半鸟种的塱原淡水湿地。长春社、香港观鸟会和世界自然基金等多个团体经缠讼数年,才成功令铁路以隧道形式穿越塱原,避免了对该处生态的破坏。2010年底,香港的市民也发起了数万人的运动,才能敦促特区政府有关当局否决了地产商在南生围的大规模建屋计划。
  务农的收益绝对无法与地产发展相比,所以,类似的事件其实层出不穷。有些地主为求获得发展权,不惜预先彻底破坏土地的生态价值。某些焚毁大片芦苇、林地的火警,便曾被认为非常可疑。更常见的手法是用建筑废料、泥头等,厚厚地覆盖在农地上,使之无法再进行耕作。此类堆填是不合法的,但监管当局疲于奔命仍难杜绝,有时也无计可施。
  澳门方面,凼仔及路环之间的路凼连贯公路东侧本为泥滩,西侧则为红树林,生态环境的丰富多姿。澳门回归后,博彩业开放,路凼城被规划为发展旅游博彩业,多间博彩企业在该地段投资兴建酒店及赌场,路凼湿地随之消失。虽然澳门政府拨出了15公顷土地,设立保育区,但其面积仅为原有湿地的1/8。而且这个路凼城生态保护区紧邻道路及各项发展计划,无法避免光害及噪音滋扰。更令人担忧的是,保护区竟直接位于直升飞机航道之下,在内栖息的鸟类包括应被悉心呵护的黑脸琵鹭,都会被每天进出附近维修厂的直升飞机强烈噪音轰炸。虽然另有40公顷沿岸地区被划为人工种植红树林的生态地带,碍于澳门当局没有水域的管辖权,对于经常到来捕鱼捉蟹的渔民带来的骚扰束手无策。而近期连接横琴的大规模道路工程,更会严重影响该区多年。澳门的发展很可能方兴未艾,大小工程此起彼落,情况实难乐观。
  总而言之,港澳地区鸟类多彩多姿,香港更向来有“观鸟天堂”之美誉。但鸟儿的生境也受到不少严重威胁,保育必须受到正视。
  附注
  为将人为干扰减到最低,香港米埔自然护理区是限制进入的禁区。香港居民要向政府渔农自然护理处申领许可证才能进入参观,外地访客则需通过各地认可鸟会或教育、研究机构向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预约参观。预约参观表格可于网上下载: http://assets.wwfhk.panda.org/downloads/odv_chi.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