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科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1-12-29 00:00:00张艳青
考试周刊 2011年25期


  摘 要: 作者通过对师范专科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现状,进而探讨在我国教育教学条件下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策略问题。
  关键词: 师范专科学生 自我调节学习 调查结果 原因分析 教育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类科学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自我调节学习也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自我调节学习是适应教育变革的手段,是弥补个体差异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教育中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师范专科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担负着培养国家下一代的重任。师范专科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关系到国家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研究师范专科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唐山师范学院玉田分校、沧州青县幼师五年制师范专科2004级到2008级共101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研究使用自编问卷《大学生基本学习情况调查表》,分四项内容: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共50道选择题,选项均量化,分别为非常不符、基本不符、无法确定、基本符合、非常符合,分值分别为1、2、3、4、5。
  三、调查结果
  (一)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在四个学业调控维度上的发展水平比较。
  师范专科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在四个学业调控维度上的发展水平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学习动机维度、学习环境维度、学习行为操作维度、学习方法维度。
  (二)自我调节学习的年级差异。
  为了考察师范专科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否存在年级差异,作了非参数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师范专科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5)。师范专科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呈V型曲线。08级与04级得分较高,而06级与07级得分较低,呈现出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08级较高,07级下降,06级达到最低点,05级、04级上升的趋势,并且06、07级与08级存在显著差异(p<.05)。
  四、原因分析
  (一)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是造成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整体水平不高,并且学习方法最低的重要原因。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教师的灌输获得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运用学习方法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另外,传统的教学方式本身也很少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很少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因此,今后还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有效而轻松地进行学习。
  (二)年级不同是造成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师范专科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总趋势呈v型曲线,而不是直线上升趋势,原因是08级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有一种新奇感,对所学专业充满好奇和期望,充满热情,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希望能够从打鼓另开张,争取有好的开端。所以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从学习动机到学习方法,从学习行为到学习环境都有很高的得分。而07级和06级的学生经过了一两年的学习,对学习环境已经适应,没有了新奇感,加上学生基础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所以随着理论知识的加深,在学习中有了畏难情绪,信心不足,惰性越来越强。再加上没有升学的压力,抱着玩的心态的学生多了,混文凭的多了,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师范教育又给予学生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管理虽说很紧,但学生考试上却相对较松,考好考差没什么区别,对考差同学的惩罚不够。学习上主要是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目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因此自我调节学习水平有所下降。2004级和2005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就业和升学(专升本)的压力使得他们有了紧张感和压迫感,学习的自主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所以自我调节水平逐步回升。
  五、教育建议
  (一)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研究。
  师范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教育的未来。学习型社会的建立需要未来的教师首先要具有较高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培养人才的需求。因此,师范院校应加强对师范专科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研究,在学校的课程内容、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活动安排、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既要考虑满足教学任务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需要。
  (二)抓住培养关键期,有针对性地施加干预影响。
  本研究结果发现,师范专科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在二、三年级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二、三年级是教育的重点,也是关键期。所以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密切注视学生自主性的变化,探明变化的原因,以促进有利的变化,减弱或防止不利的变化。同时我认为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注重长远的动机与近期的、具体的动机相结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以便激发进一步的学习动机。
  (三)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策略培养。
  应切实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一是学校应专门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程;二是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学科教学,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如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问题表征策略和监控策略等),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如何运用有效的策略成功地解决问题。此外,引导学生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机会。
  1.改革教学与考试方法,制定适合学生自我调节的学习模式,使考试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动力。
  这一点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动机,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目前,在师范学校的考试中,确实存在考试前划范围,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突击,考后就忘掉的现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又没有发挥出考试应有的作用,因此,应加大考试改革的力度,真正发挥出考试对学生的督促、提高和检查的作用。
  2.衡量教师的授课质量要向提高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等方面去努力,转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加强学生的预习、自学及总结方面的训练,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及时检查。学校应要求教师从一年级开始,由浅入深地加大学生自学训练的难度,不同年级侧重不同的训练目的。低年级的自学题目设计侧重了解、掌握知识,高年级自学题目设计应加强对现有理论、教材的批判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鼓励他们敢于向教师、权威挑战,找出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孟威佳,李晓东.自我调控学习——面向21世纪的学习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1999,(1).
  [2]刘邦祥,姜大源.影响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因素[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1).
  [3]张旭东,周国韬.自我调节学习的若干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宝(教育科学版),2001,(2).
  [4]纪海英.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