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存在于英语词汇中。无论是从构词方面,还是从职业名称、名词、形容词、代词及其它明显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的词汇等,均可看出性别歧视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关键词: 英语词汇 性别歧视 影响
一、引言
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及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人们的社会观念和思维方式在语言中必然有所反映。性别歧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相应地在语言中也就折射出性别歧视现象,英语性别歧视最明显的表现是在词汇的使用上。性别歧视,是指社会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性别成员所持有缺乏充分事实根据的偏见。由于男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大多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性别歧视主要是指作为社会规范中心的男性对女性持有的轻视、侮辱等观念和行为。性别歧视反映到语言中,即性别歧视语言的大量使用。
二、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反映
1.从英语构词看性别歧视
构词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英语构词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性别歧视的例子。最突出的例证莫过于history,它是由his和story构成的,也就是说,历史是男人的故事,没有也不需要女人的参与。以man结尾、含有man的复合词及派生词如chairman,policeman,mankind,man-made,freshman等,这一类词泛指男女两性,但从表述效果来看,对于男女性别指代往往不是很清晰,甚至仅仅向读者或听众传递男性形象。例如:Man is the most intelligent of all species.
2.从英语中职业的名称看性别歧视
(1)由于男性长期以来在社会中占据中心地位,英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表示较高职业地位的名词,如doctor,engineer,general,judge,lawyer,minister,officer,president等都被习惯性地认为是男性,在使用时不需要任何性别标记。而像assistant,babysitter,dishwasher,nurse,domestic,housekeeper,model,teacher等表示较低职业地位的名词则被习惯性地认为是女性的职业。在使用时,前一类词语通常用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he来指代,而后者往往用阴性的第三人称代词she来指代。
(2)还有一类含有man、表示职业的复合词也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特点。如:businessman,Chairman,congressman,foreman,newsman,policeman,postman,salesman,spokesman,tradesman等。
3.从英语形容词和代词看性别歧视
(1)在英语中,形容词的性别歧视主要体现在同一个词与不同性别搭配时的含义迥然不同。big用来修饰男性时,往往表示块头大和强壮之意,具有男性的特征;而当用于女性时,却意味着该女性高大肥胖,形象不佳。sociable用于男性时,表示这个人好与人交往,待人友善,而用于形容女性时,则带有贬义,相当于talkative。professional,与性别相联系时的涵义尤为明显,“He is professional.”是指有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而“She is professional.”却意味着她是妓女。
(2)英语中代词使用中忽略女性的例子很多,阳性代词作为共性代词的做法已经程式化。据统计,在英语习惯表达中,阳性代词与阴性代词出现的比例在四比一以上。阳性人称代词he在语义表达上可以涵盖男女两性的任何人,一些不定代词each,everyone,anyone等在正规句子表达中也被规定要用he,his或者himself代替。为规避性别歧视现象,我们不妨可用he,she,they,those代替he。
4.英语中其它带有明显性别歧视色彩的词汇
在英语中,有些词语本身并无歧视女性之意,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往往被用来比喻具有不同特征的女性时,被赋予了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意味。比较突出的有下列两类:
(1)表示食品的词:男性常常用这些词来表示他们对女性的亲昵,但往往给人们以暗示,女性可供男性随意品味甚至玩弄,就像小孩子对待玩具一样。如cheese cake(裸体女画),cookie(可爱的女人),crumpet(性感女人),tomato(漂亮女人)等。
(2)表示动物的名词:这类词把女性比作低人一等的动物,往往反映着人们对女性的鄙视和污蔑,带有强烈的女性歧视含义。如chick(少女),kitten(活泼年轻的姑娘),bitch(泼妇),cat(丑妇、贱妇、讨厌的女人),dragon(倔强的女人)等。另外,在西方文化中,对男女称赞时所用词也不一样。great,able,aggressive,ambitious,successful,strong,open-minded等词是用来赞扬男性的,描述女性则是adorable,gentle,charming,lovely,pretty,considerate,beautiful等。
三、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
语言性别歧视是社会性别歧视的真实再现,其产生的根源并不在语言本身,而由于历史文化、宗教心理、社会角色和地位等方面的不平等,才造成语言的性别歧视。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因索。
1.历史背景因素
性别歧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历史根源。人类社会早期,男女本是平等的。在母系氏族社会中,由于母系血统在社会群体中的重要性,女性居社会统治地位。妇女在原始社会物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是其受到社会尊重的经济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男性在经济上的地位逐渐上升,母系氏族制被父系氏族制取代。从此,男性对女性的歧视成为延续千年的社会问题。男子是社会的主宰,女人只是男子的附属品。
2.社会角色和地位因素
千百年来,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和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传统角色:男主外,女主内。社会分工的不同使男性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男性身强力壮,被看成是能主宰一切;女性则被看作是软弱无力的依附者,活动范围仅限于家庭,做家务和养孩子。男性在社会体制占据着支配的地位,代表着权利;女性则处于权势的从属地位,仅仅是点缀和装饰。
3.文化意识因素
神话与宗教都是文化的一种形式,女性在神话中的形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世界各国神话中,男性被称为“物种之范”,而女性是作为男性附属而存在的。在西方文化中,《圣经》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包涵的价值观念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在进化论提出之前,关于人的起源之说早已流传千年。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在宣传基督教的艺术画面上,上帝的形象是男性的,拯救世界的又是他的儿子基督。上帝首先创造了亚当,然后为了给他一个伴侣,才取其一根肋骨造了夏娃,女人只是男人脊梁上的一根肋骨。因而女性理所当然地成为男性的附庸或派生物。
4.社会化偏见和传统观念
社会化偏见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社会群体、父母、亲友、伙伴的言传身教和大众传媒(广播、电形、电视、报纸)获得的。人们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也是从父母、亲友或群体的交往中直接获得的,或通过大众传媒获得的。在西方社会,妇女处于从属地位,而男性则是大权在握、身居要职。如已婚女子要改随丈夫的姓成为Mrs.,未婚女性可以称为Miss,而对于男性则没有这么多的限制,一个Mr.就全部概括了各种身份的男性。因此,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女性的语言歧视已经成为了一种恶性循环。
语言是文化的透视镜,上文所显示的诸多词汇现象已受到女权主义者们(Feminist)的猛烈抨击。并努力在这方面进行改革。他们中的很多人要求改变词汇中这种歧视女性的成分,像把chairman改成chairperson,把mailman改成mailperson,甚至还有人要求把history改成herstory。英语中的歧视成分的根源在于西方社会文化,因此,只要西方社会中对女性的歧视不消除,英语中的歧视现象就不会消失。然而这些努力和改革还没有达到完全的效果,要从语言中完全改正这种性别歧视的现象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参考文献:
[1]Rodald Wardhaugh.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
[2]邓炎吕,刘润清.语言与文[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59.
[3]廖学金.论英语语言的性别歧视[J].重庆大学学报,1997,(1):84.
[4]潘建.英汉语言性别歧视比较研究[J].外语与教学,2001,(3):15.
[5]宋红波.英汉人际称谓系统中的性别歧视[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4,(4):83.
[6]叶梅.管窥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