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让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怎样实践这一思想是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话题。教学过程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堂设计,在课堂设计中渗透培养学生素质的思想至关重要。
关键词: 物理课堂 学生素质 培养
在教育中提倡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物理教学要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要求,必须从单纯的“学科教育”转向“科学的教育”,即不但应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而且要为他们的素质发展奠定必需的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观念和科学品质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渗透在课堂设计中,下面我根据这方面的做法,谈一些认识。
一、设计渗透教学,培养思想品德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是人的首要素质。它包括:爱国主义思想、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方面。在教学设计中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相关信息和材料,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讲火箭时,介绍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受到受国主义教育;讲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时,介绍发电厂排放烟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为减少烟尘而采取的一系列除尘措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结合阅读材料、物理学史、物理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教育。
二、设计启发教学,培养科学思维素质
科学思维素质是人的智能素质的核心。它包括: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个阔性、批评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等优秀品质。教师应根据初中生认识规律和特点,紧扣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启发程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讲完惯性内容后设计“举例说明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实例”、“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等问题,让每位学生平等、自由、广泛地参与讨论,激发其兴趣和参与意识,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又如在讲完“功”的内容后,我设计“运动员用400牛的力将重10N的足球水平踢出,球在地面上滚动20米后停止,求运动员对球做功”的问题,使学生先落入陷井,然后通过启发思维,排除思维障碍,以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又比如,我在讲液体压强压力时,给出如图1一个容器,它装满水,水对容器底有压强压力,如把它倒转过来如图2所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压力有没有改变。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较好,深度不变液体压强不变,但受力面积变大了,所以压力变大。这时,我再问学生如果里面的水没有装满如图3,把它倒转过来后,压强压力的变化情况又怎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跟前面的情况一样。当我提示注意观察它们深度的变化时,学生都恍然大悟。设计类似的问题,能让学生先掉进陷井,稍作点拨又能迅速调整思维的方向,把问题想明白了,还有一种不服气的劲。这样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了科学的思维素养。
三、设计成功教学,培养健康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与其他素质关系密切,而且对其他素质的提高能起保障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以激发其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成功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分层到位,根据对象基础不同,设计具有一定坡度的系列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尽自己的努力作出正确回答,如讲浮力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放在桌面上静止不动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其方向、大小如何?
2.将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受到几个力作用?这些力的施力者是谁?其大小、方向有何关系?
3.用细线将石块挂在弹簧秤上,当石块部分浸入和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将怎样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的作用力吗?这个作用力方向如何?
学生在能正确回答出老师设计的问题,并得到及时肯定的评价时,都会体验到学习上获得成功的欢乐和人格上的尊重,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心理上的成功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设计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的素质
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活动可以包括所有的要素探究,也可以只包括部分要素的探究。例如:“研究弹性势能跟物体弹性形变程度的关系”,问题已经由题目明确给出;“研究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猜想和假设的特征并不明显,我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1.“列车飞出的馒头打伤铁路职工”,为什么那么小的馒头有如此大的威力?2.我问:下课时某同学乱跑乱撞的,你最害怕被什么人撞了?学生回答:怕被大胖子乱跑时撞了。为什么?被大胖子撞了会撞得更远。那么同学们根据上面的事实来猜想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回答:跟质量、速度有关。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使其敢于创新。然我根据学生提出的猜想,引导学生验证猜想:应该如何来设计实验?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最后由学生根据实验的结果总结归纳结论。我通过不断地开展这样的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方法的能力、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求实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的设计中,我们不断地想办法渗透新课标的理念,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采用多样的课堂教学设计,物理课堂教学才会永远保持活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兆华.物理课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物理教学,2000.5,VOL22,(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