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教学单元计划的制订

2011-12-29 00:00:00赵志男
考试周刊 2011年32期


  在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单元教学”、“单元计划”的使用频率增加了,下面对制订体育教学单元计划相关问题作阐述。
  一、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意义。
  单元教学计划,是按照某一水平教学阶段的教学计划,把一项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学步骤、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因素,按照课次相互衔接、科学系统地进行编排的计划。它反映教师对该项内容教学的整体构思和设计,是对水平阶段教学计划的具体化。
  二、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方法与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依据学期教学目标(计划),它是学期教学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又是课时教学目标的纲领。它具有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单元教学目标应包括: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所要了解或知道、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或有关本单元的体育知识。
  技能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所要掌握和运用的运动技术和能力。
  体能目标: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要锻炼或发展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
  情感目标: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所要贯彻的思想教育渗透。
  2.设置课时数
  单元教学课时直接影响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和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分配单元课时数时要充分依据学期教学计划与学期教学目标,合理设置单元课时数,并根据单元课时数的设置合理分配重难点与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兴趣大,又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终身意识强的单元可以大一些,教学内容可以广一些、深一些。对于那些与实际生活联系少,学生又不太感兴趣的单元,可以设置课时数少一些,让学生做到了解或基本掌握即可。
  3.分析重难点
  在单元教学计划中,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和体能的分析来确定,并把重难点分配到教学课时中去,通过课时教学的重难点突破来完成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4.构建教材内容分类和具体教材内容
  教学单元是学习内容的集合,教师在设计和建构教学单元时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但《课程标准》仅详细的对各领域目标进行分类和分析,对课程内容却没有分类和规定,仅提出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的实施要求。那么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使课程目标得以实现,这给教师参与课程内容的构建留下了较大的空间。我认为构建教学单元首要的工作是对课程目标进行具体分析,因为有些课程目标可能学校没有条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难以达成,有些课程目标可能学生早已达成,要求学校根据条件深化。因此各校要在学校层面上分析整合课程目标,结合本地区学校的教学计划,列出适合学校条件的教学内容。
  第一步:研读《课程标准》,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学生发展特点、教师的实际水平,对《课程标准》某个水平阶段的五个领域目标进行分析、整合。确定符合学校实际条件,适应学生发展水平且可能实现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体系。
  第二步:根据学校整合的体育与健康课学习目标体系,明确学习目标体系中哪些目标可以引领教学内容,哪些目标不能引领教学内容。
  第三步:根据能引领教学内容的目标确定本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分类并列出相应的学习内容。当然,课程内容的分类并不要求我们从整体上都要学习,只是提出了可供选择的“菜单”。如我区的行知中学水平四教材分类:
  重点教材:主要是由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目标引领的,学生喜欢的、学校场地允许的、社会上常见的运动项目和学校的特色运动项目。
  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技战术,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如防卫拳(18式)、剑术;完成一两套健美操或舞蹈,如有氧健身操一套;掌握几项田径运动技能,如跳远、跳高、跨栏、推铅球(实心球);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如滑轮、结合学校每年1周时间的学农进行登山和越野跑教学。
  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运作:各种滚翻、支撑跳跃、单杠组合动作、双杠组合动作。
  基础性教材:由发展学生体能目标引领的发展学生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平衡等;发展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机体能力的身体素质,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练习;重点教材和一般教材相关的专门素质练习和有针对性的身体素质练习等。
  一般性教材(介绍性教材):学会野外常见的运动方法目标引领的教学内容:如野营、定向越野、滑雪滑冰、划船、远足、登山、多功能健身器上练习、健美运动、防身术、台球、拳击、跆拳道、NBA篮球等运动项目。
  三、制订体育教学单元计划要突出课标的思想理念,通过运动技术教学突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从项目考虑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的体现,再在挖掘教学过程中的情意表现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组织与练习形式。重难点不仅局限于技术上的重难点,而且可能是一些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上的重难点。如对于跑、跳、投的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重难点问题展开探讨,在对动作分析和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最终需要挖掘出跑、跳、投在实际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重难点。
  四、制订体育教学单元计划要突出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
  对学习方式呈现的比重不做要求,按照课程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倾向;着力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合作和创新是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需要。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小组学习”的目标。其次,要设计好总体方案,按照“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此外,师生关系也是影响学生交往中的重要因素,而且学生的年龄越小,影响也就越大。因此培养学生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十分重要。
  实现学生的探究学习,搞好探究式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因为探究式学习确实要花费比教师“灌输”多得多的时间,往往带来与教学进度的“矛盾”。解决了观念问题之后,还要关注探究式学习的技术环节。探究式学习可以仿照科学研究的步骤,分如下环节:第一,学生确定要探究的问题,也可以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要解决的课题;第二,学生提出假设,结合课内课外所学作出各种可能的假设;第三,检验假设,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课题性质,通过思辨、实验、演示等,以讨论的形式检验假设,正确的就可以作为结论,错误的再修正假设;第四,作出结论,在充分讨论和检验假设的基础上,给出探究的答案。在体育田径课堂教学中,教学创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开放思维,留有足够的探究空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