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中国男篮控球后卫同世界强队控球后卫传球技术运用的对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控球后卫运用传球技术的能力差且成功率较低。
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 中国男篮控球后卫 传球技术运用
1.引言
传球技术是衡量一个球队运动技术水平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1]。它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技术、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2]。从比赛情况来看,控球后卫队员传球技术的欠缺是不容回避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北京奥运男篮比赛中国男篮控球后卫同世界强队优秀控球后卫传球技术运用的对比研究,找出中国控球后卫传球技术运用的主要不足与差距。通过此研究,以期为我国男篮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意见。
2.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将参加北京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中中国队与之交战的队伍,以及排名前八名队伍部分比赛中控球后卫传球技术运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传球相关文章和书籍,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较为充足的理论依据。
2.2.2录像观察法
通过录像观察,对传球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在数据统计过程中,对每一项指标的统计由我独立完成,以确定统计数字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2.2.3问卷调查法
为了选择合理有效的反映队员传球技术运用的统计指标,我通过走访方式向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学校多位职称在副教授以上的专家虚心请教,并向专家发放问卷进行指标的筛选。
2.2.4数理统计法
收集了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及国外优秀控球后卫的传球技术数据,运用Excel2003软件进行图表的制作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中外男篮优秀控球后卫身高、年龄、体重的比较分析。
3.1.1身高状况
身高是现代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指标之一,也是衡量一支球队实力的重要因素。运动员身材越来越高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3]。从表1可以看出二者在身高指标上差距很小,相差2.9厘米。中国男篮后卫的身高数据说明我国在篮球后卫队员的选拔和培养上对身高因素非常重视,自然高度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
3.1.2年龄状况
在国际重大比赛中在场上新队员与老队员之间的差距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来,经验的作用举足轻重。而各球队的经验、意识水平与球员的年龄直接相关[4]。从表1可以看出二者在年龄指标上有较大差距,相差了5.1岁。通过比赛录像观察,中国队控球后卫整体表现出经验不够丰富的问题。在与实力相对较弱的安哥拉,还有实力相当的德国比赛时,传球的还比较合理,失误较少,而在对实力强大的美国、西班牙、立陶宛、希腊队的比赛中,中国队控球后卫年轻缺乏经验的问题表现得一览无余。
3.1.3体重状况
体重是反映运动员身体充实度和力量的主要指标,比赛中身体的对抗能力日益成为技术运用的前提[5]。实践证明,体重在现代篮球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大强壮力量型的运动员更能适应现代激烈对抗的比赛。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男篮后卫与国外优秀后卫有较大差距,相差了6.5千克。体重指标上的欠缺可能与在选择国家队后卫队员时忽略体重指标和训练中力量训练不足等因素有关。
3.2中外男篮优秀后卫传球方式状况及对比分析。
表2显示,中国控球后卫在单手胸前、单手体侧、单手反弹、双手反弹、双手胸前传球方式使用次数上与国外优秀控球后卫差距较小,而在单手肩上、双手低手传球方式使用次数上存在较大差距。发动长传快攻经常采用的是单手肩上传球方式,这是中国控球后卫单手肩上传球次数大大少于国外优秀控球后卫的原因。中国队控球后卫勾手、背后、点拨、抛递等特殊传球方式在所参加的6场比赛中使用极少,而国外优秀控球后卫在统计的15比赛中,勾手、背后、点拨、抛递等传球方式分别使用了16次、5次、6次、20次。中国队控球后卫传球方式较少,欠缺根据不同防守采取不同的传球方式的应变能力; 而国外优秀后卫的传球方式灵活多变,球速飞快的小幅度点、拨、抛递、勾手等特殊传球技术在比赛中得到一定的运用。
3.3中外男篮优秀控球后卫传球效果对比分析。
传球效果是指进攻队员运用传球技术完成传球活动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传球效果可分为助攻、攻击性传球、传球失误和过渡性传球等4种类型[6]。由于参赛运动员上场时间的不同, 如果用绝对数字进行比较, 很难反映研究对象的客观情况。为便于比较分析, 我以单位时间, 即每40分研究对象的各项统计指标进行比较。
从表3可以得知,中国控球后卫与国外优秀控球后卫在助攻次数上存在较大差异;在过渡性传球上, 明显高于国外组织后卫;在攻击性传球使用次数上,国外优秀控球后卫明显高于中国控球后卫。在传球失误次数上中国控球后卫失误次数多。通过录像观察发现,我国后卫队员在进攻过程中,运、突、传技术衔接不好,突破能力差。运球接传球等技术的连续性差,习惯于运球—停球—找人—传球,视野观察范围小,出现传球机会时不果断,传球的穿透性不强,外围倒手的球较多,将球传给占据有利位置的队友的机会不多。
3.4中外男篮优秀控球后卫传球前假动作技术使用对比分析。
表4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控球后卫在突破假动作传球、投篮假动作传球、传球方式、方向有改变的传球使用次数上均低于国外优秀控球后卫,而在运球后传球使用次数上则高于国外优秀控球后卫。通过录像观察发现,在对手的贴身防守下,中国控球后卫把握不住传球的时机、动作慢、视野窄是造成差距的原因。
3.5中外男篮优秀控球后卫传球时对抗状态比较分析。
由表5可知,中国队控球后卫的传球次数随着对抗强度的下降而降低。通过录像观察得知,中国队控球后卫从试图接球开始就遭到国外控球后卫贴身干扰和阻挠其运球、传球、投篮、突破等进攻技术动作,也是中国队控球后卫的传球次数随着对抗强度的下降而降低的原因。中国控球后卫在强对抗、次强对抗、弱对抗状态下的传球成功率都明显低于国外优秀控球后卫。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中外优秀控球后卫在比赛中有一共同特征:双手胸前、双手头上、单手体侧、双手反弹等几种传球方式使用最多。中国控球后卫单手肩上、双手低手传球方式使用次数少,勾手、背后、点拨、抛递等特殊传球方式很少。
4.1.2中国控球后卫助攻次数低,过渡性传球多, 攻击性传球次数少,传球失误率高。
4.1.3中国控球后卫在突破假动作传球、投篮假动作传球、传球方式、方向有改变的传球使用次数少,而在运球后传球使用次数上比国外优秀控球后卫多。
4.1.4中国队控球后卫的传球次数随着对抗强度的下降而降低。中国控球后卫在强对抗、次强对抗、弱对抗状态下的传球成功率都明显低于国外优秀控球后卫。
4.2建议
4.2.1在选材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以身高为前提条件,注意体重和年龄并重的科学选拔。
4.2.2在培养方面,更新思想,聘请高水平外籍教练,为我国控球后卫的培养提供科学化的指导。全面培养控球后卫队员灵活多的变传球能力、正确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合理运用假动作传球助攻能力、助攻传球意识、行进间传球能力。同时注重身体对抗能力、心理素质和自信心培养。
4.2.3进一步扩大与国外的交流,加强与世界高水平运动队比赛,丰富控球后卫队员的国际大赛经验。
4.2.4在国内各级联赛中,修改比赛规则,规定比赛中运用全场紧逼的时间,以提高控球后卫适应全场紧逼情况下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门阑.传球的技巧[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6:2.
[2]孙民治.现代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58.
[3]高慧林.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高空技术运用的对比分析与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18.
[4]高银刚.2006—2007赛季CBA季后赛优秀后卫队员攻防能力的分析[D].河南大学,2008,4:9.
[5]张林先.2006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中国男篮身体对抗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10.
[6]李伟,王瑞强等.第27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中国与国外队优秀组织后卫组织进攻能力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12):3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